水文海洋院:用好“三个一线”有效抓手,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
来源:水文海洋院 发布时间:2023-08-28 15:11:05 [字体:+ 放大 | + 减小] |
“图纸改动对工期有何影响?”“进场许可怎样快速推进办理?”“设备如何能在月底前顺利进场?”江苏省水文海洋院(以下简称省水文海洋院)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勘测项目临时党支部把会议开到项目工地,群策群力,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作为中马两国最大经贸合作项目,也是“一带一路”旗舰工程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仅2022年以来,省水文海洋院作为勘察单位收到分批次下达的任务书就达80余份。工期紧,任务重,需要挂图作战。统筹规划、周密部署,综合协调,分批次组织人员、设备进场,这对人生地不熟,出国作战的技术团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今年以来,省水文海洋院按照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深入开展“冲锋在前、攻坚有我”行动,推动党支部和广大党员敢字为先、破题解难,奋勇担当,在以学促干上取得新成效。 旗帜领航向,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党建链”引领“产业链”。省水文海洋院坚持党建与中心工作相融互促,构建“党建+工作体系”,为高质量发展领航掌舵。建设院史馆,使思想阵地扩容;坚持党管人才,落实挂职机制,选派的4名技术骨干继续到市、县国土资源部门挂职锻炼,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和专业能力;推动链上产业与行业协会、国内重点科学院所、知名企业深度合作,签订党建共建、战略框架等合作协议;党支部与业务单位、驻地社区广泛开展共驻共建主题党日活动;坚持“支部建在连上”,倡导在国内外重大项目上建立党的活动阵地,推动党建与项目的融合。在技术革新、重特大项目上组建攻坚队,常态化开展技术革新和攻关,申报创新成果69项,以创新驱动单位高质量发展。 堡垒聚合力,推动地质工作新蝶变 重视理念创新,强化技术创新,引领服务“双碳”战略新动向……省水文海洋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学促干”谆谆教诲,抢抓一体推进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契机,服务高质量,展现新作为,着力构建“地质+”“+地质”产业发展新格局。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打造创新策源新高地。省水文海洋院锻造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目标明确:充分运用海洋地质调查工程技术中心创新平台和淮安市地质勘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研发新的水上勘察设备,增强“水上铁军”影响力,巩固全国水上勘查技术领先地位。积极创新争优,荣获2022年度江苏省勘察设计企业综合实力排名前三十名,成功通过北京兴原认证中心2023年度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三标管理体系监督审核工作。推进人才兴企战略,建立40余人内部研发团队,其中研究员高工20人,省333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届金罗盘奖、江苏地质工匠、省五一创新能手5人。 党员做表率,肩有担当再冲锋 “没有永远的荣誉,只有不懈的追求。”省水文海洋院淮阴分院主任工程师杨兴旺扎根一线20年,港珠澳大桥、大连湾跨海大桥、南京地铁三号线、坦桑尼亚输气管道、肯尼亚铁路内马定测、援菲律宾跨海大桥等国内外重特大工程,都有他的身影。面对一次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勘察任务,他永不言弃。“不认输,才能赢”,遇到急难险重任务,素有“定海神针”雅号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奋战在海外一线530余天,刚项目收尾调整不足半月,便接到新的勘测任务。“家国自古难两全,岗位就是站位”,杨兴旺收起行囊,从马来西亚带队转战泰国,开启新的征程。 “作为党员同志,危险的时候必须得带头,率先垂范,同时也给后来者吃个定心丸,再说这也是我的日常工作”,马东铁路勘测组技术负责黄扬如此说道。因签证无法再办理延期,不得不滞留国内的他心急如焚。马来的工作量仍在不断增加,已经有战友持续奋战11个月了,不能再等了。在得知有飞往马来航班的信息后,黄杨第一时间联系业主人员,主动请缨要求率先赶赴现场。“你们先走,我留下”,本可以和同事一起回国,却因为执意要取回设备清关质押的保障金,而一再滞留疫情肆虐秘鲁的沈国栋。“家里从买房装修到入住两年多了,现在他还不知道新家的样子”的宋龙荣…… 目标昭示方向,理想凝聚力量。正是众多以初心敬党心,爱岗胜爱家的平凡坚守,汇聚起磅礴力量。在水文海洋院随处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气”和“力”,这气是拼搏向上,加速奔跑的锐气,敢当敢为的勇气;这力,是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推动全院奋进新征程的强劲力量。(编校:吴昊 供稿:水文海洋院 石晓磊) |
|
版权所有:江苏省地质局 江苏省地质局主办 | 网站地图
地址:南京市珠江路700号 邮编:210018 邮箱:jsdkj@jsdk.cn 苏ICP备06009160号-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