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祖国共成长”获奖征文:测绘路上的追梦人 |
来源:地质四队 发布时间:2019-08-01 16:59:31 [字体:+ 放大 | + 减小] |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 相祥) 今年,新中国迎来70周年华诞,70年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砥砺前行,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迈进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明天,祖国正以昂首阔步姿态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题记 “头顶天,脚登云,星月当灯笼,奔走群山中,双手拨碎浓雾,两足踏破山峰……”当唱起这首《工程测量之歌》时,仿佛仪器扛在肩上,穿梭在枝繁叶茂的丛林间,行走在陡峭险峻的高山上,头顶灼炎的烈日,脚踩泥泞的小路,依稀可见曾经的那些岁月…… 2001年,我毕业后进入了江苏地质四队,心中怀揣着梦想,眼中充满着希冀,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专业测绘队员,心情无比地激动。那时单位坐落在虎丘西路45号,离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虎丘塔不远,一块块破旧的水泥石板铺成的小路曲折通向大院。当时单位效益一点也不景气,仓库里的仪器设备大多陈旧简陋,缺乏更新换代,更谈不上购置先进的了,只有那几台饱经沧桑的经纬仪摆放在仓库的一角,似进入冬眠的老人,夏日的阳光透过仓库的条条缝隙映照在布满灰尘的水泥地上,显得更加晃眼。 设备的落后给野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记得当时有一个项目在吴江桃源镇,要规划设计一条新建道路,而当地是苗木之乡,百姓主要以苗木为生。测区内树苗不仅间距很密,而且长得枝繁叶茂,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测量工作,不仅控制点的点位不易选择,通视情况也很不乐观,更不用说后续的地形图测绘及道路中线的定线了。我紧跟在师傅的后面,左肩上斜挎着军用水壶,右肩上背了个沉重的工具包,包里有木桩、锤子、钉子、油漆以及用于作标志的不同颜色布带。在师傅的指挥下,我一会儿跑东看看有没有路,一会儿跑西看看有没有河,再看一下有没有影响通视的树干或树叶。一天跑下来精疲力竭,浑身酸痛,只剩下喘口气的力气了,再看看师傅们,他们一个个端坐在桌子边上,手里拿着笔认真的在图纸上画着,讨论着。虽已入秋,但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他们的脸颊上滚落下来,浸湿了汗衫,他们丝毫没有理会这些,依旧在全神贯注地工作着,直至饭莱都快凉了,他们才开始放下手上的工作吃饭。由于该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为了抓紧时间,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师傅们就早早起床准备出工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院里特地从别的单位借了一台全站仪,大伙儿把它当宝贝一样地宠爱着。全站仪比起经纬仪来,那可是甩它好几条街了,角度、距离那都是自动化观测,又省事又方便快捷。以往都是采用经纬仪测量角度,上面再加一个测距仪用于测量两点间的距离,测量起来不仅非常繁琐,而且精度差,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甚至返工。而这一次,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导线点就观测好了,而且精度远远地优于规范要求,效率非常的高,大家的眼里都流露出欢笑的神情。接下来就是测绘地形图的工作了,我们分为两个观测小组,一个小组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我所属的小组采用的是经纬仪加大平板进行观测。架设仪器,定向,然后一个人扛着标尺打点,坎顶、坡角、塘边等一个不落。采用经纬仪测量时,远一点的地形观测不了,近一点的有树叶遮挡也看不见,一天下来仪器搬了十几次测站,不仅费时,费力,精度还不高。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和全站仪小组对比下来,速度慢了近一半,唉!真是累人啊!那时的梦想,就是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全站仪呢!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发展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单位的效益也蒸蒸日上,04年的时候单位也搬迁至长江路新址了,崭新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还配备了专门的职工食堂。这时的仪器设备大多已更新换代了,全站仪已成为了主流的测绘仪器,不管是测导线点、测地形图,还是放样坐标点,都已经是全站仪了,简单、方便、快捷是它的特色,只需一个棱镜,就可以直接测出点的三维坐标。扛着它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乡村田野,丛林沟河,一起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和发展历程。而GPS的出现,彻底地打破了测量界的传统思维。记得2003年的时候,单位购置了第一台美国天宝GPS RTK,价格属于相当奢侈类的那种。当时,正值苏州第一条内环快速路测量,因测区范围内道路狭窄,房屋密集,车流量也特别大。如果采用传统的测绘方法,不仅通视不佳,效率低下,而且作业也非常危险。而采用了GPS RTK,就将这些难题一扫而光,不管是在路中,还是在路对面,甚至在几百米外的另一端,都可以直接测出点位的坐标和高程,方便快捷又安全。就这样,我们测绘了苏州市第一条内环高架快速道路,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第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有轨电车线路…… 如今,城市总体的发展如鲤鱼跳跃般地向前飞跃,经济总量名列全国前茅。作为一线测绘人,亲历自己洒过汗水留下足迹的荒土地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一条条宽敞明亮的大道……,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设备更新升级也越来越先进,单位的效益也越来越好,打心底里感到非常地自豪。 时光流逝,岁月不居。我毕业也快20年了,在这个充满热血沸腾和青春梦想的新时代,依旧能感受到那蓬勃的朝气扑面而来,不忘地质之梦、守护地质之魂的情怀始终如一,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一粒沙,只有投入大地,才能凝聚力量;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实现价值。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也只有依靠日益强大的祖国,才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城市才变得如此地美丽。 路漫漫其修远,位卑未曾忘初心,追梦筑梦的脚步一刻也从未停留。走在林荫大道,暮然回首,耳畔又响起了那熟悉的旋律“头顶天,脚登云,星月当灯笼……”。 |
|
版权所有:江苏省地质局 江苏省地质局主办 | 网站地图
地址:南京市珠江路700号 邮编:210018 邮箱:jsdkj@jsdk.cn 苏ICP备06009160号-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