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局“地质人家风家训伴我行”征文比赛获奖征文选登: 地质人家风伴我行
来源:地质物资公司 发布时间:2017-09-01 9:59:51 [字体:+ 放大 | + 减小]

    我的家很普通,没有刻意的家风家训,但有着受优良传统思想影响的一些习惯。这些习惯就如同一面面“镜子”,伴随我成长,照亮我前行。

    我刚刚懂事,就感觉我的家是一个大家庭,很温暖。我父亲兄弟五个,一个姐姐。七十年代初,江苏苏北农村很穷,父亲从部队转业到地矿局,后又因工作需要调到徐州地质五队,常年在外工作。母亲一人带着我们兄弟姐妹三人,白天干活挣工分,晚上照顾我们。经常吃不饱饭,一年吃不上几顿猪肉,只有家里来客人或过年才能吃上白米饭和猪肉炖粉条。但是从我记事起发现只要家里来客人,妈妈总是先盛一碗米饭,上面盖上猪肉粉条先送给奶奶,然后再送一碗给叔叔婶婶家,客人吃完,轮到我们自己所剩无几,我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自己还没吃好呢,都送人了。妈妈说:有好吃的先孝敬奶奶,奶奶年纪大了,要吃点有营养的;叔叔家两个弟弟还小,有好吃的,要和他们分享啊。后来发现我叔叔家来客人,婶婶也会盛上满满一碗白米饭盖上猪肉粉条送给我家。每逢过年,我们一大家人都到奶奶身边,伯父叔叔们陪奶奶聊天,伯母婶婶和妈妈围在桌子一周,包饺子,聊家常,孩子们追逐嬉戏。那个年代生活虽然清贫,但父慈子孝、兄弟团结、妯娌和睦,我感觉每个人的心都是暖暖的,每人脸上都挂着笑容。

    随着时间推移,转眼到了我该上学的年龄,看到同龄孩子背着书包,我也跟妈妈吵着要去上学,妈妈语重心长地说:现在还不行,你姑妈家大表哥、四叔家的三哥,还有你哥哥都在你爸爸身边上学,家里再也负担不了你的学费,你就在家帮我带弟弟吧。直到 我十岁那年,也就是1980年,全家随父亲迁到徐州,从那时起,我们兄弟姊妹三人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地质五队的大院里,本以为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很幸福快乐,但是事实并没那么轻松,我们一家五口靠爸爸一人微薄工资生活已经很难,还要负担三个哥哥,我问父亲:咱家生活很困难了为什么还要让表哥和三哥在这学习呢?父亲说:他们聪明懂事,在农村就埋没了。我们现在省着点,有困难多克服点,尽量多帮帮他们,只要他们刻苦努力就一定就能考学出来,离开穷山沟。也就在那两年,我表哥考上了师范学校,现在是一名中学老师,我三哥也考上中专,现在是房地产老板。这件事成为我家乡众口相传的美谈。

    80年下半学期我和弟弟终于可以在徐州上学了,我们背上妈妈亲手缝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弟弟一年级,由于我年龄偏大,被安排上三年级。可是我之前什么也没学,加上刚到徐州,语言又不通,对我来说就一个字“惨”。被老师骂,被同学笑话,期末考试门门挂“红灯”。老师叫我留级,我哭着不想上学,爸爸严肃地对我说“笨鸟要先飞,勤能补拙,咱要把前面知识补回来,在学校多问老师,谦虚向同学请教,不能让别人看扁哦,爸爸陪你。”开学那天,爸爸把我送到新班级老师面前,对老师说:孩子在农村没条件上学,耽误了,希望老师多帮帮她,只要为她好,您该打打该骂骂。谈话后我像突然开了窍,每天早六点起床,晚十一点上床,留级的那个班同学都愿意帮我,老师经常给我补课,爸爸工作之余陪着我,用一年时间,我不但补回所有内容,还预习高年级课程,并且在学校同意下跳级跟上了原来的班级。后来以全班前五名成绩考取某中学最好班。父亲至今还常常把我作为榜样,继续教育他的孙子辈。他哪里知道,如果当年不是他的鼓励和不放弃,我也许就自暴自弃,成为一个“文盲”。

    上初中那几年,学习任务重,需要学习资料和草稿纸也多,我家没钱买,爸爸就帮我借资料,并且告诉我说:借来的书读得快。的确,因为急着还,会很快去看。我们那个时候喜欢几个人或好朋友一起写作业,我发现他们的草稿纸都是办公用的稿纸或空白表格纸,而我用的是旧报纸或旧书本撕下来做验算纸,当时觉得很丢人,回家也跟爸爸说,我也想要办公室的稿纸。爸爸的话让我一直难忘“稿纸是公家的,是单位办公用的,怎么能随便拿呢,况且用稿纸做验算也太浪费了”。从那以后我再不敢提要爸爸办公室的东西,哪怕是一张纸。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觉得我们家太拥挤,人太多,原因之一是我最小的堂弟也被爸爸带来上学,他和我弟弟差不多大,很好学,爸爸说:只要家里哪个愿意学习,我们再难也要帮他们。另一个原因是,家乡好多人到徐州看病,知道我家的或通过我叔叔伯父联系我爸妈的,都会投奔来,短的住一天,时间长得能住半个月,而且一人看病,陪同的两三人,我爸妈结婚时的1.5米的雕花床上,最多睡过六个人,几乎是横过来睡的,有段时间我正面临中考,家里来了三四个我不认识的几个大人带一个孩子来看病,真是大的吵小的闹,我根本没法学习,我恼火地把书摔到地上,对那几个人喊了一声“吵死了”。房间立刻安静了,他们惊呆了,妈妈赶紧过去安抚他们,说我不懂事,让他们原谅。爸爸过来关上我的房门,指着床边说:跪下,反省一下,知道错在哪里再起来。我委屈的跪着,眼泪不断地往下流。过两分钟,爸爸问我知道错了没有?见我没说话,就接着说:“人家有困难才找我们,别说是家乡人,就是陌生人有不得已苦衷,我们也该帮人一把,他们不是孩子生病,请都请不来呢,况且对他们来说,这么多年就来麻烦咱们一次,你这个态度,以后谁还敢上你家门啊”。我站了起来,跟爸爸说知道错了,不该发火,困难我自己克服。爸爸摸摸我的头出去了。后来我长大明白了,我每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都有种莫名的开心,原来是爸妈的行为,言语一直影响着我。就连在我家上过学的,看病住过我家的亲戚朋友都把他们做榜样。现在回到家乡,提起我爸妈的名字,七里八乡没人不知,都会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我家这样的环境不但没影响到我的学习,相反更加让我发奋努力,终于在87年考上了中专。即将离开家去遥远的福建上学,妈妈帮我整理行李,爸爸郑重其事的跟我谈了一次话:离家一人在外要保护自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尊敬师长,好好和同学相处,常给家里写信,主要任务还是学习……

    四年很快过去了,结束我学生时期,91年我工作了,爸爸给我上班前的训话,我牢记在心:到工作岗位一定要勤快,上班早点到,把办公室卫生打扫好,水烧好,下班晚点走,关好办公室门窗,工作更要勤学多问,多做点事情不会累着的,和同事相处要诚恳,俗话说得好,“吃亏是福”,最主要的是要有担当精神。还给我讲了他的工作经历。他调到五队后,经常加班,每逢节假日都会到野外,机台和工人一起度过,常常过年让别人回家团圆,他去野外慰问、值班。我母亲偶尔私下跟我奶奶埋怨,说父亲不顾家,一大家子什么事都丢给她,着实太辛苦。我奶奶年龄虽大,不识字,但觉悟很高。对我母亲说:他是公家人,为公家办事,不要影响他。母亲的付出、父亲的言行、奶奶朴实的话语,影响着我,鞭策着我,伴随着我成长。

    现在我们兄弟姊妹三人都成家有自己的孩子。爸妈还常常开家长会,提的最多的是要好好工作,好好孝顺公婆,特别强调说:“我们家几代媳妇之间都很和睦,没有忤逆虐待老人现象,妯娌之间没有红过脸,希望你们传承下去”。

    我们传承着,最典型是我弟媳,对待我父母比对自己爸妈还好,我母亲住院,生活不能自理,她端吃捧喝,倒屎倒尿,洗澡抹身,照顾的无微不至,同病房病友都说我母亲有个好女儿,我妈总是自豪地说:是媳妇,她比女儿都好,能干,细心,贴心。我们三家关系很融洽,过年过节都会聚到爸妈身边,做家务,烧好吃的,聆听老人教诲。

    平时在工作生活中,每当有心烦的时候、有困难的时候、有为难情绪的时候,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面面镜子”,那是爸妈的言行,长辈的身教。使我有了动力,有了方向。我父亲是家里第一代地质人,我和弟弟是第二代地质人,我们传承父辈的事、工作作风、为地矿事业奉献奋斗终身精神,传承引领我走向光明人生的温暖大家庭的故事,传承伴我成长的一面面“镜子”——我的家风家规。  (地质物资公司  杨文英)

版权所有:江苏省地质局 江苏省地质局主办 | 网站地图
地址:南京市珠江路700号 邮编:210018 邮箱:jsdkj@jsdk.cn
苏ICP备06009160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41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00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