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起城市地铁,人们往往会想起穿梭于城市轨道上飞驰的列车,亦或者是轨道施工中缓慢前行的盾构机械。当我们每天安全顺利地乘坐地铁便捷出行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曾注意到那些为地铁安全施工、正常运行而终年忙碌的身影。正如地质一队成都地铁项目部成员,他们长年累月坚守一线,只为让西部城市能同东部发达地区一样尽快享受轨道交通带来的便利;他们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只为让更多的当地居民每天都能早些到家,与家人共度幸福时光。
每一位施工人员都知道,地面施工相对可控,地下施工复杂重重。地质人常说“地上有什么,一眼都能看到;地下会出现什么,谁也不知道。”任何一条地铁线路,从最初的规划、施工,到最后的顺利运行,任何一点微小的误差都可能产生不可逆转的结果。盾构机的刀盘每掘进一毫米,传感器往往已经产生几百兆的数据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用来描述地铁项目的地下施工难度一点也不为过。
尽管困难不少、压力不小,作为全国模范地勘单位和中国百强地质队的江苏地质一队毅然参加了成都地铁安全监控项目投标,并以合理的方案、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形象一举中标。队领导对该项目高度重视,整合全队技术力量和资源,由单位副总工领衔组成成都地铁项目部。2013年3月,项目部启程前往陌生的巴蜀之地。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风光迤逦的天府之国并没有给这支年轻的团队徜徉山水的时间,刚刚安置好行李的他们,在第一次集体会议上,就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成都地铁公司的殷切期望和沉重压力。出游的念头被彻底打消,项目部随即对人员进行了分工,大家有条不紊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江苏地质一队成都地铁项目部不仅要在一个陌生的地域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地铁安全风险监控系统,并且要配合当地地铁公司质安部,建立和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风险监控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还要调配好人手、完成每天必须开展的各站点巡视任务……这些都在考验着这支队伍的能力和智慧。
从正式进驻成都的第二天起,江苏地质一队成都地铁项目部就开始高速运转起来,夜以继日地开发和建立安全风险监控系统。“对我们而言,确实是个考验,不过大家都很好地应对了。”江苏地质一队副总工程师、项目部负责人陆峰淡淡地说道。尽管这个“考验”只是被他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但那一段“玩命”工作的经历却让每一位成员记忆深刻。2013年的3至5月,项目部成员以每周7天、每天12小时的高强度连续开展前期工作,此外生活和饮食上的不适应也给组员们带来了一定困扰,麻辣多油,造成口腔溃疡成了大家的共性,甚至由于方言问题,导致和基层施工人员沟通都变得困难。最大的困难,当数大量资料的缺乏。项目部所属的江苏地质一队位于江苏南京,江苏地区多为丘陵地带,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为漫滩地域,地质条件相对稳定,且组员们长期在江苏地区从事施工和地铁勘察项目,对江苏大部分地区的地质条件都比较清楚。但是成都地处川西平原,地层多为岩层和卵砾石,地质条件的差异使组员们具备的很多施工和监控经验到了这里却缺少了借鉴的意义。
项目部对成都地铁7号线进行安全风险分析
向成都地铁施工专家请教当地地质情况
一系列的难题摆在案前,但成都地铁施工的步伐却一天也没有停止。通过查找资料,翻阅地志,不断寻求当地有关专家前来指导,这支年轻的队伍发挥出他们虚怀若谷、敏而好学的优势,用勤奋和坚韧不断弥补经验上的不足。经过2个多月的连续奋战,安全风险监控系统终于初步成型并投入使用。
然而,在监控系统正式运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却时常出现系统短信平台不能正常运转的情况。可如果监控到的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到相关负责人手上,那这套系统就没有任何意义,也意味着前两个月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有一次,故障再次出现,项目部连夜组织人员,一个设备、一个程序的排查,终于发现短信猫的端口信号出现了异常。通过与系统软件开发维护人员一道分析原因,不断测试,讨论各种可行的解决办法,终于,在采购新型短信猫,并重新测试短信猫和监控系统工作协调程序后,监控系统短信平台得以恢复工作。目前系统短信平台在日常监控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监控系统运行的两年时间里共发布各类监控信息3389条,送达40668人次,筛查异常监测数据552点次,发布监测预警72次,成功消除各类隐患303处,其中消除地面滞后沉降或坍陷59处。
2013年8月8日项目部负责人陆峰为成都市人大代表进行监控系统讲解
2013年8月8日项目部负责人陆峰为成都市人大代表进行监控系统讲解
为使监控系统更趋实用化和人性化,项目部所有人都在为系统软件优化、盾构实时监控功能优化等工作出谋划策。江苏地质一队成都地铁项目部从专业技术角度和系统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就每项新功能的开发和完善,积极与成都地铁公司领导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进行充分沟通和有效协调。经过不断的努力,目前,由江苏地质一队研发的成都地铁安全风险监控系统已成为成都地铁公司引以为傲的工作亮点,不断有相关省市同行前来参观学习。国家住建部检查组来成都检查时,对该系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成都地铁建设安全风险监控系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巴蜀何多事,贤能见一时
项目部在进行大量的资料整理、录入和系统监控的同时,另一项重要工作是配合地铁公司质安部,建立和制定安全风险监控管理制度,并根据监控工作的需要同步制定监控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和工作细则、要求等多项规章制度,并抓好贯彻执行,将制度明确到每一个责任人,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覆盖到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2013年6月起,项目部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另一项重要工作——地铁全线的安全监控巡查,每天将巡查结果整理汇总后,及时上传至监控系统。这一年成都汛期较往年来得早,且降雨量特别大、持续时间长,出现多年未遇的连续暴雨,造成河水暴涨,地下水位接近地面。为保证地铁施工安全,从汛期出现暴雨之日起,江苏地质一队成都地铁项目部根据工作实际,结合地铁公司质安部要求,安排人员全天24小时在监控中心值班,随时待命,做好前往预警工点巡查的准备。
从开展巡查工作的那一天起,包括项目部负责人陆峰、项目总工程师吕志林在内的所有人员就全部在岗,严阵以待。每个人都身兼数职,不仅要当好巡查员,还要做好驾驶员、管理员。特别是汛期,暴雨期间,风雨越大,项目部越要及时巡查,查找隐患,预防险情。在连续暴雨的那些天,面对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项目部将人员分成两个工作小组,在所有已开工的工点开展巡查,确保将发现的安全风险问题第一时间反馈至地铁公司。
2013年7月的一天,冒着倾盆大雨在外巡查一整天的组员们刚回到驻地,换下被雨水和汗水浸透的衣服,就接到地铁公司的电话,要求项目部派人去4号线骡马市站、玉双路站巡查,那里暗挖隧道和深基坑由于雨水暴涨,严重漏水,出现险情。情况紧急,项目部成员顾不上吃饭,立刻赶到工地,涉水查看情况,查找记录一个又一个渗水点,并将现场情况及时报送地铁公司等相关部门,避免了险情的进一步扩大。再次回到驻地,已是晚上9点多,为确保第二天工作正常开展,项目部成员们坚持把各线路资料收集整理好并上传到系统中,填写完当日巡查报告、待项目负责人审核完毕后已经到了晚上10点多。汛期的那些天,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各种突发情况纷至沓来,“早起不见鸡鸣,晚归只见星辉”是那段时间工作情况的真实写照。
项目部开展基坑安全巡查
项目部详细检查始发段盾构加固情况

项目部成员与成都隧道专家现场研究4号线清成区间地下空洞处置方案
汛期结束后,江苏地质一队成都地铁项目部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特点,以组为单位派员分别驻扎在三个监控地点。组员们分片区骑电动车巡查,从炎热的夏天到寒冷的冬天,风雨无阻,全年无休。正是由于他们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确保了成都地铁4条线路的顺利通车和安全运行。
锦城虽云乐,不知早还家
为了能在成都开好市场、站稳脚跟,江苏地质一队成都地铁项目部所有人员从2013年3月至今,一直坚持站在成都地铁安全风险监控工作的第一线已满两年。他们的坚守确保了项目部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这份坚守,他们牺牲了许多个人利益,也承受了一些来自家庭的压力。项目部负责人陆峰,在来成都之前,家中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就已患肾衰竭,一直在接受每周三次、每次半天的血透治疗。作为家中最年长的儿子,他多希望能陪在父亲身边,与他共同度过患病难关;作为已经年过五十的中年人,他深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但为了地质事业的发展,为了不辜负单位的信任,他将个人利益和家庭困难放在一边,与同事们一起来到陌生的成都。两年来,他以勤奋的工作、专业的技能、优秀的业绩体现出一名领导干部应有的担当和忠诚。
项目部负责人陆峰(右)与成员张利强在隧道内进行安全巡视
在做好项目部日常监控工作的同时,陆峰还配合地铁公司质安部起草了《成都地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指南》系列丛书之三——《成都地铁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监控指南》,为做好风险监控工作提供了技术指导。2014年,陆峰被评为成都地铁第一届质量安全标兵。由于成都地铁监控中心经常有省市领导、地铁系统兄弟单位来参观,他还承担了监控系统的讲解和介绍工作,2013年8月8日,陆峰为成都市人大代表进行监控系统介绍的照片还登上了成都日报视角网站。
项目部总工程师吕志林来到成都一年后,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及饮食上的不适应,引发肝脏问题。单位多次希望他回家疗养,他的爱人也屡次和他抱怨,他一边不断安抚妻子情绪,一边向单位表示:目前项目部里年轻技术人员还不能够完整掌握监控系统的各个要点,相关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吕志林主动提出可以一边在成都治疗一边进行工作。自此,他随身的背包里,除了项目资料,也多了各种中成药品。
作为刚刚进入单位仅两年多的年轻职工,王琛和张利强对于外派至成都长期工作并不是没有过想法。只身一人,背井离乡,对于80、90后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考验。然而,因为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他们选择主动迎接挑战、积极应对。经过两年来的锤炼,不仅提高了自身技术水平,也丰富了人生经历,他们用青春在成都地铁项目部谱写了出彩的篇章。
项目部在隧道内进行日常巡查
江苏地质一队成都地铁项目部自2013年工作至今,共完成成都地铁7条在建线路的监控工作,其中地铁2号线东延线全部完成、1号线南延线基本完成;4号线1期、3号线1期已全部洞通;7号线所有车站全部开工,部分主体已完工,区间隧道也大部分开工建设;4号线2期车站施工过半,区间隧道施工已陆续开始;10号线全面启动监控工作。目前,项目部共计完成监控盾构区间75公里91台次50266环,完成监控深基坑88个,暗挖隧道监控13条,完成重特大安全风险监控235个,发现安全异常状况预警348次,开展安全风险巡查6324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安全风险监控工作。项目部出色的工作业绩,多次获得当地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好评。
年轻就是力量、有梦就有未来。这支年轻的团队也许尚不足以构筑中国梦的波澜壮阔,但他们一直秉承着江苏地质人的坚韧风格和奉献精神,一直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小见大,由微而精。他们用自己的热忱和汗水,在蓉城大地上践行着对地质工作的热爱。正如这支团队告诉我们的:“我们不是那轨道上快捷的地铁,我们只是为确保地铁安全运行一直拧紧的螺钉”。 (地质一队 王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