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获得者张平
近日,地质一队政治处张平同志从南京市血液中心领取到由卫生部、红十字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证书,全国共有87076人获此殊荣。
无偿献血奉献奖的评选、表彰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2009年修订)》为依据,分为金、银、铜奖,用于奖励多次自愿无偿献血者,其中金奖(献血40次及以上),银奖(献血30次以上,少于40次),铜奖(献血20次及以上,少于30次)。献血量每200毫升算一次,每献1个治疗单位机采血小板按献全血200ml计算。
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或相当于每公斤体重70-80毫升,张平自1999年起,至今累计献血量已达11800毫升,相当于为身体换了两次血,是名副其实的“献血达人”。除了积极参加单位集中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更多的时候,张平是主动来到街头采血车,无偿献血。每次的献血量也从最初的200毫升逐步上升到300毫升、400毫升。
2005年9月23日,正在上班的张平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原来是市血液中心接到病人缺血病危的紧急通知,特意请求血型相同的他前去献血。放下电话,张平和部门领导说明了情况,带着领导的支持和赞许,迅速赶到了市血液中心。这次,他捐献了2个治疗单位机采血小板。捐献血小板不同于献全血,只要撸起袖子,扎根管子,三五分钟就结束,而是要经过采血、血小板分离、血液回输等环节,反复近20次一个多小时的操作才能完成,因为时间长、步骤多、过程复杂,且常会给献血者带来多种不适,因此许多献血者并不愿意捐献血小板。但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分泌,收缩血块等活动,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在血管破损时,它引起血栓形成而又溶解的两方面作用,还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保持血管壁的完整,因此临床使用量非常大。了解到这些医疗知识后,张平克服了身体的不适和其他困难,多次主动要求捐献血小板。类似的紧急情况,一共出现过五次,每次张平都是接到电话后,放下手头繁杂的事务,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奉献爱心。尽管家人制止过、同事劝说过,但一想到自己的血液能够挽救鲜活的生命,自己的行为能够帮助绝望的家庭,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够体现大爱之情,张平总是义无反顾地、年复一年地救人于危难中。
毛泽东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十四年来,“献血达人”张平坚持每半年至少无偿献血一次,这样的行为源于他质朴的信念——我的血可以救活病人,这是好事,所以要坚持!这样的举止源于他平凡的梦想——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在这个缤纷的年代,这样单纯的想法、这样无悔的坚持、这样自发的善举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发人深省。 (地质一队 王慧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