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勘院高质量完成区域地质灾害1:10000 精细调查项目 |
发布时间:2025-08-01 11:28:19 [字体:+ 放大 | + 减小] |
近期,省工勘院受地方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开展了南通市和溧阳市地质灾害 1:10000 精细调查工作。目前,溧阳和南通项目部成果均通过验收,成果质量评定等级为优秀,有效强化地质职能履行,筑牢地质安全屏障。 有序推进,三阶段构建调查体系 接受委托后,省工勘院迅速成立溧阳、南通两个项目部,保障了精细化调查工作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调查工作分三个阶段有序开展:一期完成区域内重点隐患点全面排查与野外测绘;二期进入数据整合与成果编制阶段,三期形成完整的地质灾害精细调查风险数据库和成果报告,并完成验收工作。 技术创新,立体模式提升调查效能 精细调查工作中,大力推进技术手段创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立体调查模式,突破传统方式局限,有效提升调查精度与效率。 无人机航拍——无盲区数据获取:技术人员广泛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对调查区复杂地形和人员难达区域全面扫描,获取高分辨率影像数据。通过对比历史影像分析地表变化,覆盖传统方法的盲区死角,实现“无盲区、无遗漏”调查。 遥感与 GIS——精准识别潜在风险:运用多时相遥感影像解译和 GIS 空间分析功能,叠加分析地质构造、坡度坡向等要素,识别潜在风险区域。结合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完善地质灾害风险信息库,为现场调查提供科学导向。 实地调查与建模——直观展示隐患特征:项目组重视野外实地调查,详细勘测每个隐患点,记录基础信息并拍照。结合实地数据建立地质灾害三维模型,直观展示隐患点空间分布与特征,为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规范管理,数据标准化奠定监测基础 调查注重数据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全套数据按统一标准录入地质灾害数据库,涵盖隐患点全要素信息。规范化的数据管理便于信息更新维护,为地质灾害长期监测和研究奠定基础,推动调查从定性判断向定量分析转变。 持续推进,构建地质灾害防治新格局 精细调查聚焦地质灾害风险重点防治区,进一步摸清地灾隐患风险底数,提出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健全和完善地方动态更新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助推防控方式由“隐患点防控”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模式转变,为提升防灾减灾、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等精细化服务水平提供权威的地质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省工勘院将继续配合地方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围绕调查成果深化应用、防治体系完善、科技赋能、群测群防等方面持续推进工作,构建“精准防控、高效处置、长效管理”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格局,为城市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省工勘院 周琪龙 胡悦)
|
|
版权所有:江苏省地质局 江苏省地质局主办 | 网站地图
地址:南京市珠江路700号 邮编:210018 邮箱:jsdkj@jsdk.cn 苏ICP备06009160号-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