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省局科普活动精彩纷呈(三) |
发布时间:2025-05-07 18:31:51 [字体:+ 放大 | + 减小] |
核工业地质队 讲好绿色能源故事,激发童心科学梦想。联合金陵小学广志路校区、广志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举办“探索核能奥秘 共筑绿色未来”主题科普宣讲活动。科普宣讲结合生动的影像资料与矿石标本展示,带领同学们“触摸”地球演化的壮阔历史。为增强科普效果,还借助前沿AI模拟技术,动态演示了核燃料从开采到制作的全过程以及核反应堆工作原理,以直观方式破解公众对核能的认知误区。活动为师生们准备了印有核能知识插画的科普笔记本与特色书签,激发培养青少年立志核地质科学,探索新能源发展的热情。 地质科考探秘,珍爱共同家园。在南京汤山地区组织开展主题地质科学考察活动,通过实地探索地球亿万年的地质演化历程,呼吁公众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共同守护蓝色星球。活动中,地质专家带领科考团队深入汤山南坡、西北坡及棒锤山西端等典型地质剖面区域,借助先进测绘设备,对当地地层结构、岩石特征及古生物化石进行了系统性观测与记录。活动现场,科考队员还利用智能设备向线上的观众生动展现了汤山地区独特的溶蚀地貌与生态景观。 集中练兵强本领,服务发展显担当。邀请地质领域资深专家培训指导,多批次组织全队职工开展地质基础知识理论培训和野外现场教学实习。培训期间,老师们深入浅出地从地质学概论、矿物岩石、结构构造、矿床矿产等方面进行了精彩讲授,带领参训职工前往汤山、句容等地,实地观测岩性地层,现场讲解野外产状测量和地质图识别,并结合自身多年地质工作实践,分享了工作中的一些技巧方法和经验知识。(核工业地质队 周凌峰、祝丽燕) 水文队 联合淮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淮安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在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军营路校区)开展了科普进校园活动,准备了地球日和地质灾害主题的科普讲座,并以有奖问答的形式为现场师生献上了一台丰富多彩的科普盛宴。工作人员通过设立咨询点、宣传台、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展板等多种形式,向学校的师生介绍了世界地球日的由来,并普及了矿物标本的识别方法和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等。(水文队 王亚玲)
地勘院 珍爱地球始于心 科学普及润无声。为深入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地勘院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傅强作题为《从科学到科普——科学传播的动力和生命力》的专题讲座。傅强老师通过生动翔实的案例,以化石的认知和古生物学的发展为脉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探讨了科学普及的意义与挑战。活动中,观众积极参与互动,从分辨古文中的“化石”到对中西方科学传播动力的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以公益之名 赴绿色之约。作为地勘院“世界地球日”传统公益活动,4月17日至4月22日期间,组织开展了“衣份爱心,书送关怀”捐赠活动,旨在通过物资循环利用倡导职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院职工将闲置衣物、书籍整理捐赠。活动最终共募集衣物150余件、书籍30余本,这些物品将通过“飞蚂蚁”等专业公益平台,捐赠给有需要的群体。(地勘院办公室) 资源评价院 深部公司 资源评价院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 学术思辨:气候变化与文明兴衰的历史镜鉴。南京大学徐士进教授受邀在资源评价院作科普讲座,以万年气候变迁为轴,剖析了资源枯竭、生态退化等自然因素如何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兴衰。讲座不仅为公众搭建了理解气候变化的宏观框架,更推动科研成果从学术走向实践,吸引超200名科技工作者以不同形式参与活动。 乡村振兴:地质科普为乡村儿童带来科技启蒙。联合深部公司走进徐州丰县常店镇中心小学,为406名乡村儿童送去“乡村振兴路上的地球课堂”。活动通过火山喷发模拟实验解密地热资源,结合江苏水资源禀赋传授自然资源知识,并以趣味闯关赛激发科学热情。孩子们在互动中收获地质标本、地球日主题种子卡和环保宣传贴等500余份科普文创奖品,将守护地球的责任感融入日常。省委驻丰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汪宗余点赞活动“为基层教育注入创新活力”,资源评价院将持续以地质科普赋能乡村振兴。 精神传承:三代地质人的坚守与创新。联合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都分局等单位,举办“回溯地球脉动 传承地质精神”主题宣传活动。活动通过地质文化展、科普讲堂和集体宣誓等形式,展陈来自资源评价院职工的500余件珍贵地质标本、历史影像及手绘图稿,通过三代地质人的主题分享,生动再现地质工作者的奉献历程。资源评价院的三代地质工作者:60后资深地质专家、退休职工唐俊华,80后技术骨干景山,25年入职的新职工刘一通过“人物故事+实物展示+科技呈现”,讲述地质行业的苦乐坚守与技术创新。活动全程采用照片直播在线上平台同步呈现,累计发布300余幅现场实拍照片,吸引了来自吉林、广东等11个城市的网友4.4万余人次在线参与。 童心执笔:绘就地球美好家园。举办了少儿美术作品展,邀请院职工子女参与创作,通过孩子们的视角展现地球之美,传递生态保护理念。展览共展出近30幅作品,创作者为5至16岁的职工子女。孩子们以水彩、油画、素描等多种艺术形式,描绘出心中的地球图景。 全民参与:多元活动点亮地球日科普矩阵。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科普活动中,还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如:聚焦李四光、黄大年等科学家的爱国事迹,开展“爱国典型地质人物和事迹”有奖知识竞答,以匹配历史事件、识别科技成果等形式点燃公众爱国情怀;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泰山小学以“绿色行动 法护地球”为主题,高级工程师庄译南结合新修订的《科普法》开展趣味宣讲,开展校园普法活动,江苏省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获奖选手陆宇辰讲授地热能知识,学生们在活动中将科学知识与法律意识装进书包。(资源评价院) 地质测绘队 4月21日,地质测绘队在百家湖小学举办了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科普进校园活动。此次活动由省局、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联合主办,由地质测绘队承办。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东南大学蔡先华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世界地球日”的由来,以及科技工作者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平台探测感知地球的测绘新技术发展,勉励同学们热爱科学、认真学习、快乐成长,将来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省自然资源厅地质时空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王云凯工程师以《空中小精灵 无人机探秘》为题,为二年级200余位同学带来了一场科普讲座。高级工程师孙磊,结合无人机讲解内容,凭借娴熟的操作技术,进行了无人机操控飞行演示。 科普课堂结束后,由地质测绘队退休干部组成的“银发生辉”志愿者宣讲团,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科普展板前的同学们介绍了卫星遥感应用、地质勘探、测绘工作、国家版图知识、无人机安全与禁止“黑飞”等科普内容,并向小朋友们发放了“地球日”相关宣传手册。(地质测绘队)
大数据中心 大数据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科普进校园,播种科学梦想种子。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学传播中心、江苏省地质学会主办,大数据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共同承办的“地质风云录,科学筑梦师”世界地球日系列科普进校园活动分别走进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樱驼花园樱花小学、锁金新村第一小学。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典型生动的案例与图像,以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讲解方式,将深奥的地球知识生动有趣地传达给每一位孩子。“地质工程如何拯救未来?”“破解气候变化的奥秘是什么?”“远古恐龙长什么样呢?”互动交流环节,孩子们踊跃举手、积极提问,展现出对地质知识的浓厚兴趣,在心中播撒下探索地质世界的种子。 线上知识竞答,云端探索地球奥秘。中心开展“我们的地球”线上科普知识竞答活动,活动由省自然资源厅主办,大数据中心承办,题目涵盖了地球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生态文明理念等多个方面,两百多人在这场知识盛宴中一展身手,一起探索自然资源的无穷奥秘,为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志愿者行动,传递生态保护力量。中心科普志愿者走进汤山矿坑公园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志愿者利用矿坑公园独特的现场环境,分发科普宣传单,向游客们讲解矿坑形成的原因、矿山生态修复的意义等内容,让大家了解到地球资源的珍贵和生态保护的迫切性。 薪火接力,地质新声。中心与大光路街道大阳沟社区联合开展老中青共话地质精神主题活动。活动中,省地质局退休职工、原华东局机修厂厂长分享了在物资匮乏年代深耕地质行业的奋斗经历,展现老一辈地质人的坚守与初心;南京市劳模、社区先进代表讲述自己响应改革号召,为下岗职工谋出路的感人故事,诠释奉献精神;中心青年职工代表分享职场奋斗故事与心路历程,彰显新一代地质人探索未知、无惧挑战的朝气与信念。这场“老中青对话”,不仅是地质精神的传承,更是行动的召唤,激励着大家以实际行动践行地质精神,共同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蝶变之路,科学解码。中心聚焦南京幕府山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采用新媒体传播方式,推出“蝶变之路·科学解码”生态修复云讲堂专栏。相继发布5篇原创科普文章和2部原创动画视频,生动展现矿山从“千疮百孔”到“绿意盎然”的转型历程,用“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让科学知识走进大众视野。(大数据中心) |
|
版权所有:江苏省地质局 江苏省地质局主办 | 网站地图
地址:南京市珠江路700号 邮编:210018 邮箱:jsdkj@jsdk.cn 苏ICP备06009160号-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