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省局科普活动精彩纷呈(一) |
发布时间:2025-05-07 17:49:25 [字体:+ 放大 | + 减小] |
局团委筹备工作组 局团委筹备工作组主办、环境地质队承办,以“地”造童趣,“质”慧科普为主题的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在南京安德门基地成功举办,15组家庭齐聚一堂,共同开启充满趣味与知识的地质探索之旅。 “地质初体验”环节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地质实验室里,专业人员深入浅出地讲解水、土等相关地质知识,还指导孩子们动手操作 和“水”有关的小实验。随后,在沉浸式体验地质仪器的区域,无人机、地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 紧接着的“地质涂鸦乐”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拿起彩笔,在画纸上描绘心中的地质世界。大家还一起动手制作专属地质元素冰箱贴、徽章等,活动现场充满了温馨与欢乐。 最后,一场丰富还有趣味的地质研学之旅在地质知识快问快答环节中走向尾声。面对一道道地质知识题目,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展现着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局团委筹备工作组)
省地调院 由自然资源部主办的“从山顶到海洋”科技成果科普巡展于第56个“世界地球日”在重庆启动,由省地调院报送的“国土生态监测修复与富硒农业创新成果”成功参展。该成果以富硒系列农产品和生态修复系列产品共两项实物产品为载体,展示了省地调院依托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在富硒产业开发、生态修复领域研发的科研成果。 富硒系列农产品基于江苏省自然资源厅首批矿地融合试点项目《宜兴市太华镇富硒土地详查与开发利用示范》研发,包含富硒大米、富硒乌米、富硒茶等10余种特色优质农产品,为富硒资源开发利用“太华模式”的招牌产品。生态修复产品依托耕地污染防治、沿海滩涂资源保护等项目研发,包含用于重金属超标土壤修复的改性凹凸棒石ATM-2,以及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修复材料SMR。此次两项实物产品在巡展中的亮相,显著提升了省地调院科技成果的显示度和影响力,也为相关领域技术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范式。(省地调院 刘玲)
地质一队 隧道公司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期间,江苏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围绕“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通过“专业研学+公众科普”“知识传播+实践体验”的多维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超300人次,辐射影响逾千人,为建设美丽江苏注入地质力量。 专业引领:筑牢生态保护技术根基。地质一队开展多层次专业科普及学术交流活动。技术骨干参加中国地调局南京地调中心主场活动,通过专家报告、标本馆研学深化生态文明认知;联合隧道公司、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勘察专业委员会等单位,组织40余名技术人员赴江宁汤山地质灾害治理现场,实地教学崩塌滑坡识别与防治技术,提升防灾减灾实战能力。 科普进园:点亮少年地质梦想。地球日期间,着力打造特色“科普进校园”品牌:扬州分队依托新建地面沉降监测站开展“小小监测员”活动,40余名小学生通过仪器操作、数据测量等沉浸式体验学习地质知识;与致远外国语小学分校联合举办“小小地质学家”进校园活动,青年工程师李振以《千与千寻》动画为引,生动讲解温泉形成机理,由地质一队制作的科普视频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地下水在断层裂隙中的“奇幻漂流”,160余名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地质魅力。 跨界融合:探索地勘行业绿色发展新路径。组织青年技术骨干开展梅山钢铁博物馆研学活动,结合自身在矿产勘查、地下工程安全评估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与梅钢的同志探讨资源高效利用与工业地质风险防控的合作方向。进一步深化“科技守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共识,同时也丰富了地质一队科普基地规划建设思路。 法治宣教:构建全民参与新格局。扬州分队王亚飞在扬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邗江分局举办专题讲座,创新采用“地质演变模型+法规案例”形式,解读扬州地貌变迁与《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点,200余名听众通过三维模型直观理解城市发展与地质环境的共生关系,不仅加深了对扬州地质“家底”的认识,更通过法规普及强化了全社会“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责任意识。(地质一队 郭玉君、宋江川、常菁) 地质二队 地质二队通过现场科普、地质讲座、志愿服务等多元化形式开展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科普活动。 地球科普进校园,舜过山前探地学。受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天宁分局邀请,地质二队专家为常州市博爱小学部分师生,精心准备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地球知识现场科普课。活动现场,专家化身“地质导游”,以常州舜过山茅山组地层为“天然教材”,讲述地层形成的漫长历史、描述岩石的岩性特征,还穿插了滑坡灾害防治的科普。在实践环节,同学们手持地质锤,化身“小小地质学家”,亲身体验岩石标本采集的乐趣。他们小心翼翼地敲击岩石,仔细观察其纹理和结构,脸上洋溢着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沉浸式体验让同学们加深了对地球科学的兴趣与认知,激发了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玉润中华”点亮地球日,地质科普传承文明画卷。4月22日,地质二队举办“玉润中华”主题科普活动。地质专家以溧阳梅岭玉为切入点,结合地质演化与良渚文化,生动讲解玉石成因及其承载的千年文明。在“矿石会说话”互动环节,学生们化身“地质小侦探”,近距离观察梅岭玉标本,触摸纹理、辨别结构,现场气氛热烈。专家随机问答环节更是将地质知识融入趣味竞赛,参与者收获满满。本次活动创新构建“科学-文化-环保”三位一体教育链条,以梅岭玉为纽带,让良渚文明密码与生态保护理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 “一方泥・一世界”,地质文化共传承。4月25日至26日,由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苏省地质学会主办,地质二队承办的“一方泥·一世界”科普活动在“中国陶都”宜兴成功举办。活动以地质考察与文化体验相结合的形式,诠释自然资源保护与文化传承的价值。志愿者在黄龙山矿址公园设展台、签名墙,分发宣传册、环保袋,普及陶土矿文化与环保理念,组织游客群众探访采矿遗址、聆听地质讲解,借助VR、AR技术感知地质变迁。此次活动通过“地质+文化”范式,探索自然资源科普新路径,深化公众认知,凝聚保护共识。(地质二队 王丽俊、朱丹)
地质四队 地质四队联合苏州市资规局、苏州市考古所、苏州工勘院和苏州新区二中等,共同举办世界地球日科普研学活动。在苏州天池山采石修复宕口,队正高级工程师匡俊向孩子们讲解了苏州独特的地质背景、资源禀赋、成矿因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综合施策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等,并号召孩子们珍惜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在苏州市考古所木渎考古工作站,地质专家顾凤祥、考古专家牛煜龙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入手,以木渎古城出土石器岩性鉴定和溯源调查为例,生动地讲解了地质资源环境对史前文明演进的重要影响,特别强调应以史为鉴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活动依托近年来苏州地质工作尤其是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支撑文明探源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围绕苏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出土石器岩性鉴定与溯源等多个内容展开科普,使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地质四队 相虎、王玉海) 地质五队 二勘院 科普宣传进群众。联合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举办“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56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通过主题展板宣传、自然知识科普、普法案例宣讲、互动知识问答等多元形式,向市民普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倡导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吸引众多市民踊跃参与。 科普宣传进社区。携手徐州市铜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苏省第二地质工程勘察院、徐州市铜山区铜山街道玉泉河社区居委会共同举办“践行环保,珍爱地球”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活动围绕“践行环保,珍爱地球”的主题,通过环保倡议、宣传普及世界地球日知识、旧物新生DIY等环节,寓教于乐,普及环保知识,取得了良好效果。联合新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书写环保主题折扇、科普知识宣讲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地球的形成、矿产资源利用、地质灾害防范、生态修复等知识,努力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科普宣传进校园。走进徐州市鲲鹏路初级中学,以“岩石的秘密”为题,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地质科普讲座。高级工程师管祯以“穿越46亿年的地球探险”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趣味互动,讲解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成因与特点,带领同学们探索地球的奥秘。活动现场,还展示了无人机、无人船等现代化地质勘探设备和云母、金矿石等多种矿物岩石标本,以及主题科普展板,让同学们近距离了解地质工作的高科技应用,激发了同学们对地质科学的兴趣。
|
|
版权所有:江苏省地质局 江苏省地质局主办 | 网站地图
地址:南京市珠江路700号 邮编:210018 邮箱:jsdkj@jsdk.cn 苏ICP备06009160号-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