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地质要闻
>> 正文
徐州矿山秃岭的绿色“蝶变”
来源:地质五队 发布时间:2022-11-03 17:03:06 [字体:+ 放大 | + 减小]

秋正深,驱车行驶在太平山迂回曲折的山道上,路旁的枫叶泛红。刚下车,一排削坡降段的台阶映入眼帘,数台挖掘机将搬运的泥土陆续填到矿坑中,寸草不生的峭壁上,身系绳索的工人一点点为矿山喷上泥浆。

“矿山‘整形’接近尾声,我们将从明年初开始复绿,通过喷浆植土、植被绿化、养护系统等工序,大概半个月就可以看到草种发芽的效果。”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地质五队)的睢宁县太平山生态治理工程总负责田新元介绍说。


地质五队在睢宁太平山生态治理现场,工人在工程车上为削整好的边坡喷播上泥浆


这一区域曾是持续数十年的露采矿区,关闭后满目疮痍,地形凌乱、岩体裸露,遇大雨天气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曾是徐州市的重点地灾隐患点。就在这里,地质五队将打造一片“林海”“花海”,绣出一朵美丽的“生态之花”。

类似矿山生态修复的实践很多,仅近两年,地质五队就先后承担了邳州、睢宁、铜山、贾汪等累计90余个矿山生态修复及废弃宕口治理复绿设计工作,涉及治理面积达4.5万余亩,占徐州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设计任务的90%,是地方生态治理的主力军,助力徐州实现了由“灰”到“绿”的靓丽转身。


因地制宜,修出“绿山头”


“本着‘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渔则渔’的原则,十分注重结合矿区实际及周边环境要素来综合确定修复治理方案,因地制宜,创造生态效益。”地质五队党委书记、总工程师周贤金说,生态修复设计为废弃矿山的盘活利用注入强大动力,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


徐州一处废弃矿山生态覆绿治理实景,碧水潺潺、绿意盎然


根据修复矿山资源禀赋,地质五队在合理确定废弃地土地利用方向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修复方法和复绿植物,将“矿山修复+主题公园”、“矿山修复+绿色林田”等创新修复理念融入到实践中,推进矿山治理后多元化可持续发展,让矿山生态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我们秉承‘一矿一策’,量身制定修复方案”地质五队副总工程师蔡承刚细致讲解到。比如正在修复的铜山区妈妈山,综合考虑土地规划、土壤生态、周边环境等要素,在修复设计上,土地利用方向应以耕地为优先选择。再如睢宁县寨山,废弃后山坡为陡立的裸岩石砾地,在设计上留设三级安全平台,以恢复林地为主。在汉王镇孤山,为融入“美丽汉王”的整体发展布局,对地形整治后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进行生态性、可持续性及可识别性的生态公园建设,打造“矿山+公园”的主题形式。

走进徐州工业园区东山,繁花点缀,绿植生趣。“利用‘植生孔’技术在崖壁上凿出深孔,再将装满营养有机土、爬藤类植物等多季节花卉种子的袋子填进去,等这些植物全部长出来,整个崖壁就会全部变成浑然天成的绿色屏障。”蔡承刚透露,这是一种生态修复技术在崖壁上进行绿化。


东山西坡复垦后,边坡挂满绿色屏障


近年来,地质五队采用生态绿化、岩壁造景、历史遗存保护等设计方法,对铜山区、贾汪区共53处采石宕口提供修复方案,生态恢复率超过80%,盘活利用矿山废弃土地1.5万亩,助力实现了“推进矿地和谐,再现青山绿水”的目标。

其实践探索出的“生态修复+”模式,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秃山”变“绿山”“穷山”变“金山”的生态奇迹。


突出特色,造出“绿风景”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地质五队先后承担完成徐州市主城区、铜山区、贾汪区、丰县、沛县、睢宁县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2017-2025年)编制工作,涉及全市333座矿山共29.8万亩山体面积,为政府依法保护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提供重要依据。

“废弃露采矿山生态修复不是简单的地形整治加复绿,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废弃矿山个体特殊性基础上,突出矿地融合、特色支撑,大力推进山体公园建设、园林景观挖掘、文化旅游开发等潜力,打造徐州的绿色风景线。”蔡承刚说,仅今年设计实施的邳州市15座废弃露采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可实现坡体绿化1450亩,新增园林和绿地2015亩。

修复完成的废弃矿山已“变废为宝”,恢复成绿水青山,焕发出盎然生机,为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机。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矿山的保护修复,让此番美景重现睢宁九顶山,使其成为依托山水优势的旅游美景。游客或许不知道,今朝“网红野生动物园”,昔日却是“生态伤疤”——“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坑。此处原是一座露天矿山,常年开采形成多个数百米长的不规则多边形矿坑。历时近3年的设计、治理,并通过地方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将废弃的九顶山修复开发为旅游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设计修复治理初期的“灰头土脸”九顶山,正在悄悄演绎“绿色蝶变”的故事


位于徐州市主城区金龙湖东侧的珠山原为一采石宕口,其周边多为城市居民小区。在对其进行生态修复伊始,便融入了“生态修复+”理念,根据修复前的山体特征,设计了台地花园、镜湖、山林步道、瀑布、天堑、景观亭、休闲空间等多种不同分区,经修复后建成了金龙湖珠山宕口公园,集旅游观光、生态公园、休闲娱乐、矿山遗址科普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与金龙湖风景区完美融合,现已成为了城市的一张鲜亮名片。

“进行矿山深度治理,在消除地灾隐患的同时,挖潜废弃矿山的资源属性,突出特色,科学打造‘4+修复’治理模式,即‘矿山治理+土地复垦+固废资源利用+生态旅游’,让废弃矿山实现

生态蝶变。”徐州卧牛山生态治理项目负责人介绍。卧牛山公园为徐州园博园7个分园之一,曾因多年的滥采活动,致使山体资源环境破损严重,存在崩塌、滑坡等隐患。地质五队通过覆盖种植土、修建挡土墙、排水沟、防护栏、植树种草等恢复生态环境,彻底消除地灾隐患、盘活土地资源的同时,串起了桃花源湿地公园、云龙湖景区、泉润公园、黄河故道等多处美景与旅游项目,为徐州生态文旅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俯瞰卧牛山山体公园秋景,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现如今,卧牛山公园内种植了大量的乌桕、榉树、栾树、银杏、无患子等,一到秋天,便色彩斑斓,五彩缤纷,昔日默默无闻的卧牛山,立即华丽变身,成为2022年徐州最美的秋天。


环境升级,送来“绿福利”


从群鸟翩跹、烟波浩渺的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到岸芷汀兰、飞流倾泻的金龙湖宕口公园,再到去年开放的兼具生态景观、休闲健身、防汛泄洪功能的泉润公园,生态修复已成为徐州“白茬山”演绎“绿色蝶变”的重要手段。一个个生态修复项目抚去了“历史疮疤”,留下了满城青绿,给徐州人民带来了享之不尽的福祉。

不遗余力推进生态修复的地质人,如同雕刻时光的匠人,一点点抹去大地的疤痕、一片片覆上城市的绿植,轻袖拂过,满目疮痍的塌陷地、废弃宕口变成了一座座美丽的公园绿地。

“还要全力做好‘矿山生态修复+’这篇大文章,让城市环境再升级,让咱老百姓得实惠。”地质五队队长王善丰说,目前,主持设计的塔山、银山、九里山、孤山、寨山、洪山等30多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已主体完工,其余几十个山体正有序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修复了城市伤疤,打造了社区公园和郊野公园,提升了城市品质,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实现了生态、文化、社会效益的统一。


金龙湖宕口公园实景一角,水傍山,山绕水,亭台楼阁诗情画意


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幽幽鸟鸣声声入耳,轻轻风语犹如天籁,在金龙湖宕口公园,满目所及皆为诗意。“环境变好了,青山绿水随时都能看到,用句俗话叫‘山招手、水说话、景唱歌’。”公园的保安张先生笑着说。 

“为生态‘减负’,为环境‘加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山在城中,城在林中。如今,绿色已成为矿山最美的底色,在这场生态环境“保卫战”中,一系列的矿山生态修复设计治理成果,正不断反哺回馈社会,交出了一张亮眼的“绿色答卷”。(编校:吴昊 供稿:沈永炬  宋刚)


版权所有:江苏省地质局    江苏省地质局主办 | 网站地图
地址:南京市珠江路700号  邮编:210018  邮箱:jsdkj@jsdk.cn
苏ICP备06009160号-3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00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