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英模录34:南通分院——南通地质安全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5-04-18 15:35:25 [字体:+ 放大 | + 减小]

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南通分院(2024年改革调整后更名为江北区域事业部)成立于1984年,现有职工15人,高级职称以上7人,党员7人,是一支精通地质勘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技术工作的队伍。长期以来,该团队坚持党建引领、业务为本,立足地方、服务社会,为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荣誉成就

江苏省工人先锋号,2020年由江苏省总工会授予;

江苏省青年文明号,2008年由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作委员会、共青团江苏省委授予;

江苏省国土资源系统先进集体,2017年由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定;

《南通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获江苏省地质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如皋氢能小镇地质环境调查项目》获江苏省地质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南通市海门地质环境综合调查项目》获江苏省地质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主要事迹

党建引领,当好服务地方“先遣队”

南通分院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转化为迎难而上、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院党总支成员、支部书记坚持到分院所属党支部讲党课,在艰苦环境下创造条件多形式开展政治学习和党日活动,加强党性锤炼,深化“三个一线”行动,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走出一条“立足地方,融入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十二五”到“十四五”期间,南通分院完成了千余项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效服务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完成了百余项地下水勘查规划、应急水源(地下水)规划,地下水取水水资源论证,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分院聚焦清洁能源利用,为当地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有力服务海安县旅游业、生态农业、养生医疗发展,切实当好服务地方先遣队。

勇当先锋,筑牢南通生态“防护网”

近年来,分院团队坚持不懈为南通生态安全做“体检”,全面查明了五山地区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了五山地区地质灾害数据库;在南通市开展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中,摸清了南通市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为筑牢五山地区生态环境的防护屏障,有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风险信息和科学方案。

“南通五山地区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是精准服务五山地区生态修复的重点项目,也是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示范项目。针对“五山”地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生态修复,分院团队综合运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组织实施了地质灾害勘查、设计、治理等系列工作。整个修复工程历时5年2个月,共完成34个灾害点的治理及生态修复,生态修复面积约76060平方米,实现隐患治理和改善景观巧妙融合,获得当地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用心守护,做好应急抢险“突击队”

分院所属党支部充分发挥“先行军”“突击队”作用,与当地应急管理局建立框架合作关系,常态化开展五山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和地质环境保护技术服务工作;高度重视汛期、台风和暴雨等恶劣天气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排查工作,选派党员技术骨干深入险情一线,落实24小时值守,2019年,五山地区地质灾害应急监测系统上线,做到“人防+机防”双管齐下,切实保障南通地质安全无忧。

这些年,分院团队经历过山竹、海燕、利奇马、烟花……踏遍南通地区暴风雨中泥泞的山路,经历了无数次风雨欲来的紧张和雨过天晴的宁静,哪里有灾情,党旗就插在哪里,用初心和坚毅守护生态,实现了五山地区连续20年地质灾害零伤亡。

“生态兴则文明兴”。而今,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作为城市“景观核”及“会客厅”正逐步呈现,这是南通分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新时代江苏地质人助推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初心写照。


版权所有:江苏省地质局 江苏省地质局主办 | 网站地图
地址:南京市珠江路700号 邮编:210018 邮箱:jsdkj@jsdk.cn
苏ICP备06009160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41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00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