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英模录30:徐兵——钻机队长的无悔人生
发布时间:2025-03-17 17:44:37 [字体:+ 放大 | + 减小]

徐兵,男,1971年9月生,1991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预备党员,大专学历,高级技师,现任职于水文队勘查技术与检测中心,从事野外地质勘察工作。

★ 荣誉成就

省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江苏省总工会授予; 

第三届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百万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工程地质钻工第五名,2016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评定。

主要事迹

坚守平凡岗位,让岁月践初心

作为钻探队长,徐兵组织实施了我省多条过江大桥、过江隧道,以及港珠澳大桥,胶州湾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国内重点项目的地质钻探工作。2010年,他组织完成了队首个海上风电钻探施工任务。自2012年海外项目逐步拓展,他主动请缨,奔赴条件艰苦的非洲,先后完成了坦桑尼亚天然气管道、新建肯尼亚蒙内铁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援菲律宾跨海大桥、秘鲁钱凯多用途码头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工程地质钻探任务。其中一些海域施工项目,海况极其复杂,施工难度高、安全风险大、技术要求严苛,然而在这些最艰难险重的地方,却总是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从不退缩,总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啃下别人啃不下的“硬骨头”,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用一个个胜仗践行一名地质工作者的热忱和初心。

伤重不下火线,以行动树形象

工作中,徐兵不仅敢啃善啃“硬骨头”,更是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每当生产遇到困难,他总是扮演一名急先锋的角色,不惧危险,甘于奉献。2021年上元门隧道钻探施工,为了不耽误工期,他深夜独自接送物探工作人员,返回施工船时在江边不慎跌倒,摔折了肋骨。但当时正是项目收尾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项目按时完工,在医院简单处理后,他义无反顾的返回岗位,强忍着疼痛一直坚持到外业结束,充分展现了“水上铁军”的优秀品格。从2003年非典期间坚守长江四桥钻探岗位,到新冠肺炎时期带领队伍逆行出征海外,每一次他都冲锋在前,传承发扬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展现了一名地质人可亲、可信、可敬的楷模形象。

钻研技术创新,向技术要效益

他致力于技术创新以驱动效益增长,通过一系列钻探技术的革新与优化,有力推动了队地质工作向高质量发展。面对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海域极端的4至5米潮差环境,其复杂多变的特点给钻探作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依托深厚的海域施工经验,他带领团队反复研究、试验与验证,比选适宜的船体与锚具类型,最终创新性地采纳了“双层作业平台”策略,圆满、高效地完成了地质钻探任务,赢得了建设单位的高度评价。为了保障海上风电建设项目钻探作业的高效推进,针对风电场远海区域风大浪急的施工难题,他独具匠心地提出了“伸缩式套管”施工技法,极大地提升了施工速度,拓宽了作业时间窗口,显著降低了成本,创新和丰富了海域地质钻探方法。在他的精心组织下,队成功且安全地完成了包括福建平海湾海上风电场、山东莱州湾风电场等十多个海上钻探及静力触探测试项目。

岁月如梭三十秋,青春容颜换霜雪。在艰苦的野外,他努力钻研、精益求精,对工作的一丝不苟,让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钻探机长、施工队长。他的青春是那么单调,隐匿于大山,漂泊在海上,散落至星辰,他的青春又是那么激昂,有非洲大草原上铁路的绵延,也有伶仃洋上跨海大桥的壮阔,一个个项目刻画了他精彩无悔的地质人生。

 


版权所有:江苏省地质局     江苏省地质局主办 | 网站地图
地址:南京市珠江路700号 邮编:210018 邮箱:jsdkj@jsdk.cn
苏ICP备06009160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41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00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