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英模录23:沈轩宏——扎根一线,不忘初心矢志前行 |
发布时间:2025-03-14 10:21:18 [字体:+ 放大 | + 减小] |
沈轩宏,男,汉族,1976年9月生,1998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同年8月参加工作,2016年2月入党,曾任原省水文地质海洋地质勘查院淮阴分院院长,现任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副院长。 ★ 荣誉成就 江苏省劳动模范,2021年由江苏省政府授予; 淮安市劳动模范,2014年由淮安市政府授予; 中共淮安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 主编的港珠澳大桥、坦桑尼亚输气管道项目报告获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 任淮阴分院院长期间,单位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2024年)、省工人先锋号(2020年)。 ★ 主要事迹 沈轩宏同志,扎根一线二十余年,从技术员做起,刻苦钻研,踏实奋进,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经验积累。在他的带领下,淮阴分院海外地勘事业取得的一个又一个成绩,是国家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生动注脚,也是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一股敢拼敢闯、旗帜鲜明的江苏地质力量。 沈轩宏同志工作积极主动、求真务实。参加了60余项国内外重点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以项目副总工参与了港珠澳大桥地质勘察工作,以项目总工主持了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以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坦桑尼亚输气管道工程、新建肯尼亚蒙内铁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秘鲁钱凯多用途码头等多个“一带一路”倡议重点项目的勘测任务,让 “水上铁军”的名声更加响亮,美名远播。 勤学善思、攻坚克难,做出突出贡献 他是创新突破的“多面手”。2019年,他创造性地将桁架平台运用到海域静力触探施工中,不仅大幅降低了成本,还将这种创新的海域地质勘察方法应用于江苏如东H4#海上风电场项目、湛江徐闻风电项目等十余个海上静力触探测试项目,累计创造了6000余万元的经济价值。2020年,在秘鲁钱凯多用途码头项目上,他成功解决了3家外国公司历经5年都无法克服的长周期波制约勘察施工的难题,为中国企业在秘鲁赢得了高度赞誉,创造产值2200余万元。 参加工作不久的他自学编程,陆续研究出了多个应用软件,如岩石指标统计软件、面向理正软件的数据接口等,大大提高了报告编制的效率和准确率。埃及苏伊士运河赛德港集装箱码头是一个严格执行英标的项目,咨询工程师对报告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由于来不及采购外方的勘察软件,在做好繁忙外业工作的同时他根据咨询工程师提出的要求专门为该项目开发了软件,成功解决了制约成果编制的瓶颈问题。 随着国外项目的大量实施,如何高效地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成为国外工作的重中之重。他通过深入野外班组的实地调研,经过3个多月的连夜苦干,完成了《地质勘察项目管理系统》的研发,并交付院内多个部门使用,得到了使用者的一致好评,创造性地推动了院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他是敢于担当的“技术大拿”。坦桑尼亚输气管道需要穿越27公里宽的海沟,勘察工作内容多、覆盖面广,除了工程地质勘察,还包括测量、物探及海洋水文调查等多个专业,是一个空前复杂的项目。他迎难而上,主动请缨担任技术负责人。接受任务后经常加班到深夜,只为迅速熟悉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设备性能。经过一个多月的“魔鬼学习”,他把从未接触过的浅地层剖面探测、水文观测、柱状底质取样等多个勘测方法的原理、作业要求弄懂学通。并在项目现场牵头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攻克地层复杂、气候多变、海底障碍物众多等技术难点,精确查明了已建Songas管线在深海的位置、管线经过区域的地层分布及性质、海洋水文及气象等情况,不但圆满地完成了项目,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再次实施同类项目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他是传道授业的“导师”。“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还注意做好传、帮、带工作,把培养分院的技术人员当成重要工作。每年分配来的学生参加的第一个项目他都会亲自带,在工作中他对职工们严格,在生活中给予他们关怀。他毫无保留地传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心得,在新职工技术成长的道路上做好辅助。分院的小亓说过一句话,“沈院长在工作中是我们的良师,在生活上是我们的好大哥”。 爱岗敬业、作风优良,诠释高尚品格 为了取得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沈轩宏一次次地深入到施工一线,攀高山、穿丛林、趟溪流、过荒原。项目要求越高、施工条件越艰苦,越是能激发他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斗志。 2012年在坦桑尼亚码头工地,他不幸感染了虐疾,每天两次定时发作的高烧让他肌肉酸痛、浑身乏力,治疗期间,他心里还惦记着项目进展。项目紧张繁忙阶段,他出工时一身海水,收工时一身海盐,最终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如期地完成了项目的勘察工作,是“十二”五期间单位进军海外勘察市场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为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他积极参加了肯尼亚分公司的筹建。他不畏艰难,顺利完成了公司注册、基地寻购、安全保卫和业务开拓等多项工作,成为单位在东非稳固的基地,承接海外项目,年完成合同额300万元以上。 他高效进行国外项目勘察的工作能力,得益于他在港珠澳大桥、青岛海湾大桥、杭州湾大桥等众多国家重点项目中的长期历练。为了优质高效地完成这些项目,他在寒风呼号的大连湾周边进行过地质调查,在波涛汹涌的青岛海域进行过原位测试;在烈日炎炎的伶仃洋上主持过现场验收;在偏僻的农家小院挑灯夜战编写过勘察报告。他常和同事们讲:“我真的很幸运,一生之中能够参与一个国家重点项目已属不易,何况我参与了很多。能够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顺利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就是对如何做合格党员最好的回答。” 甘于奉献、精心管理,助推发展上新台阶 从冬日冰冷刺骨的大连湾,到夏日酷热难耐的港珠澳;从寸步难行的马来西亚沼泽森林,到危机四伏的肯尼亚大草原;从寸草不生的毛里塔尼亚沙漠,到涌急浪高的秘鲁海洋,每次离家,沈轩宏总是难舍那浓浓的亲情,总想再陪年迈的父母聊聊天,帮妻子做做家务,再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他以大局为重,为了确保肯尼亚蒙内铁路勘测项目的如期完成,他连续8个多月奋战于东非大地;为了攻克秘鲁海域长周期波制约勘察施工的难题,他在秘鲁奋战了6个多月;几内亚共和国GAC铝土矿项目,他辛勤工作5个多月。一个个项目的顺利完成,少不了他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情怀。 2020年新年伊始正值新冠病毒在国内肆虐之际,远在秘鲁的他心急如焚,担心国内的家人和同事,当了解到国内紧缺防疫物资时,他立即组织大量采购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服、防护面罩等,让撤离人员及时带回国内,有力地支援了单位的抗疫和复工、复产。他针对国际疫情的变化,认真谋划、精心组织、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坚定了职工走出去的信心。淮阴分院在国外奋斗的脚步一直向前迈进,有力助推单位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 “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是他的行为准则,“恪尽职守,以身作则”是他的工作风格。沈轩宏同志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感染和影响了身边的很多人,这是“老黄牛”、“拓荒牛”、“孺子牛”精神的生动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