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英模录13:景山——矢志“找到矿、找大矿、找好矿”
发布时间:2024-12-13 15:08:37 [字体:+ 放大 | + 减小]

景山,男,198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地质矿产正高级工程师,现任资源调查与评价院副院长,曾任原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八〇六队、江苏华东基础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产资源储量专业高级会员、中国矿业联合会地质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库成员。

★ 荣誉成就

“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2016年9月由中国地质学会颁发;

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16年10月由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定;

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22年1月由江苏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定;

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2015年12月由江苏省地质学会颁发;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2016年10月由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定;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2021年由国家自然资源部评定;

2013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2014年1月由中国地质学会评定;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8年12月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评定;

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一等奖,2016年7月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评定;

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二等奖,2012年6月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评定;

★ 主要事迹

景山同志,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勘查与找矿预测研究工作,牢记“地质三光荣”精神,以“找到矿、找大矿、找好矿”为宗旨,先后探获大、中型铅锌矿床各1处,小型铜、钼、金、铁等多金属矿床4处,发表学术论文8篇,出版专著1部。

八年坚守,为实现“358”找矿目标贡献力量

地质找矿358行动是原国土资源部继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后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景山秉持“一根扁担、两条腿”不怕苦、不怕累、为地质事业勇于奉献的精神坚守在找矿一线,积极面对工作重担和艰难困苦,努力为实现“358”找矿目标作出贡献。

2008-2016年,景山带领团队实施了全国危机矿山、中国地质调查局老矿山项目“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铅锌矿接替资源勘查(2007、2012-2014)”,白天深入600多米的坑道编录地质现象,晚上分析讨论地质资料,经常与监审专家交流沟通,系统研究了矿区地质特征、矿体赋存规律和控矿因素、成矿元素分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等,提出了主矿体深部受黄龙组灰岩与高骊山组砂页岩构成的硅/钙界面及其叠加的纵向断裂F2联合控制的科学认识,指导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累计探获新增铅+锌金属量142.51万吨,共伴生铜金属量2.63万吨、金金属量14.79吨、银金属量1626.41吨,潜在经济价值300多亿元,使栖霞山铅锌矿跃升为超大型矿床,累计探获铅+锌金属量317.54万吨、银金属量3856.94吨、金金属量34.74吨。项目成果获得2021年由自然资源部颁发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

2011-2018年,景山带领团队实施了省级地勘基金项目“句容市大华山-西银坑铜多金属矿普查”,针对找矿老区工作程度高、地质资料多的特点,身先士卒、挑灯夜战,深度挖掘地质前辈积累的成果资料,提取关键找矿信息,并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指导探矿工程布设,在斑岩型铜钼矿方面取得找矿新进展,揭露到铜钼矿体累计钻厚225.90米,分析研究了含矿斑岩体的岩石化学、成岩年龄、蚀变分带及空间展布特征,圈出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2公里的斑岩型铜钼矿成矿带,对宁镇中段进一步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景山坚守找矿一线,带领团队聚焦专业理论与找矿实践,参与和指导实施各类勘查项目30余项,足迹遍布江苏、安徽、福建、广西、辽宁、新疆、内蒙古等省份,以及澳大利亚、坦桑尼亚等境外国家,取得多项找矿成果。

积极探索“地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景山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主导申报并指导实施了“江苏省丹阳市Hg、Cd-Zn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修复试点”“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与资源环境综合评价试点”“江苏省典型乡村综合地质调查”“句容市北山水库水资源保护区生态地质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尤溪河下游底泥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及治理试点”等一系列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探索性开展了镇村级1:1万综合地质调查工作,解决了小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难以服务镇村级规划发展的难题,提升了乡村地质科技服务保障能力;建立小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模型,预测未来数十年内水环境安全变化趋势,并探索了适用于小流域的水环境风险预警策略,为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及流域治理提出了科学建议。

景山同志坚守地质初心,干一行、爱一行,带领团队在地质工作服务能源资源安全、服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中,积极探索,勇毅前行,争做新时代优秀地质工作者。


版权所有:江苏省地质局 江苏省地质局主办 | 网站地图
地址:南京市珠江路700号 邮编:210018 邮箱:jsdkj@jsdk.cn
苏ICP备06009160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41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00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