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英模录8:刘建东——开拓创新的领头羊
发布时间:2024-11-13 16:24:58 [字体:+ 放大 | + 减小]

刘建东,1965年11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正高级工程师,专技二级。1987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江苏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江苏金陵地质工程勘察院副院长,江苏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测试中心主任、副总工程师,江苏省地矿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江苏省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总工程师,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总工程师,兼任省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所长,现任地勘院首席专家。

荣誉成就

1.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奖,202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

2.局建功“十三五”突出贡献标兵,2021年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评定。 

3.局先进基层党务工作者,2019-2023年连续5年由省局评定。

主要事迹

刘建东同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扎根基层“找矿立功”,取得战略资源突破性成绩

从踏进地质院校开始,从事艰苦地质调查工作一干就是40多年。刘建东始终以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践行着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以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为己任。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为避免被西方用资源卡脖子,他就敏锐地意识到必须结合江苏的资源禀赋,集中精力聚焦紧缺急需矿种,提出在省内要找大矿找好矿的思路,于2016年开始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苏北发现了中、小型优质晶质石墨矿床各一处,圈定大型远景区2处,填补了我省历史上的空白;发现了中型萤石矿一处,矿产地一处,实现了该地区近30年来的找矿突破。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11年,时任副院长兼总工的刘建东带领队伍奔赴南美洲实施中国-秘鲁合作项目,此后几年又转战大洋洲、非洲等国家。他带领的团队至今仍然坚守在莫桑比克等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合作过程中,他们把创新的技术和理念带往国外,取得了系列成果。无人飞艇航空物探技术在西非塞拉利昂探明了超过100亿吨铁矿石。在莫桑比克,金矿、稀土矿、锂矿等方面的勘查都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为中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重大工程 “转型升级”,拓展地质公益职能新天地

新时代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刘建东带领团队以新时代需求为导向,实现转型升级。 

为有效服务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将基础地质向城市地质转型升级,2005年始他带领团队参与全国首批6个城市地质调查试点项目─“南京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并参与了全国试点成果的总结汇总,出版了多部城市地质调查方面的专著,编制系列技术规范和技术指南,成果获得了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地调局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为近几年来推进全省乃至全国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他带领团队开展传统地质物探技术服务于国家重大基础建设的转型升级,参与完成了90%国内核电选址,完成了包括港珠澳大桥在内的东部沿海75%的跨江穿江、跨海隧道桥梁的选址论证工作。团队多次得到主管单位、国家相关领域和部门的高度评价。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向地勘队伍为自然资源部门服务转型升级。提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应由单目标向多目标、由单要素向多参数转变,全面开展山水林田湖草多门类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生态特征及开发利用潜力调查评价,为自然资源保护、规划、管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完成了江苏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项目─“高邮湖周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地质调查评价”。高邮湖系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重要节点,该项目成果为高邮湖周边地区自然资源现状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撑。


地学科技“开拓创新”,体系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带动技术升级,明确必须强化传统优势,培育新的技术优势才能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走特色化、专业化、高端化之路才能有效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刘建东带领的勘查技术院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在省局的大力支持下,构建了省级、局级、院级系列创新平台,科研成果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刘建东亲自担任省级平台“航空对地智能探测工程中心”的负责人,着力于完善“空天地海”全方位勘查技术体系建设。自2011年以来成功研制了一套完整的小型化系统,填补了我国无人航空物探领域空白。2016年起将重心放在机载航空高光谱技术的研发上,成功研发了我国唯一一台国产化、全谱段、小型航空高光谱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涵盖可见光与短波红外共543个波段的航空高光谱数据采集,主要开展土水污染快速调查及污染源追踪、污染监测,为江苏资源环境快速调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近年来,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首次开展“高光谱定量反演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研究”,在苏北某化工园集中区附近区域开展农田及水体重金属污染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航空物探、机载高光谱等低空对地探测技术和应用产生的成果多次荣获主管局、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进步奖项,已成为本单位在同行业中独具特色的优势技术。

2018年起,牵头建设江苏省地质局局级地质大数据技术中心,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江苏省地质局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于2023年初投入应用,可以满足局和局属各单位不同层级用户对地质大数据的管理、分析和深度挖掘数据内在价值的需求,有力推动了地质信息化建设,提升我省地质事业服务与管理水平。

刘建东带领团队围绕新时代地质工作需要,以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促进先进装备和专业交叉理论的融合,使以往仅局限于地质找矿的物探技术能够在地下空间探测、海洋探测、活动断裂探测、污染场地快速调查、绿色能源勘查等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江苏减灾防灾、应急处置、沿海调查、地热资源调查、生态环境保护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主管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江苏生态环境系统等领域高度评价。

在刘建东的带领下,地质勘查技术院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科技论文、专利和软著数量质量不断攀升,高质量科技奖项每年均有收获。单位商业性地质服务年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在亿元之上。在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勘查技术院连续三年获得原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20年获得省局颁发的唯一一个“创新发展突出贡献奖”,在2023年度综合考核中,被省局授予“先进单位”称号。院党委连续四年获得局“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4年5月,在地勘体制改革实施中,刘建东退出领导岗位,转为二级技术岗,从事具体的基础技术工作,他倍感亲切并很快适应了新的角色,面对新的征程,他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为单位建设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版权所有:江苏省地质局 江苏省地质局主办 | 网站地图
地址:南京市珠江路700号 邮编:210018 邮箱:jsdkj@jsdk.cn
苏ICP备06009160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41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00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