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英模录6:何明——80年代的地质劳模 |
发布时间:2024-11-01 15:16:49 [字体:+ 放大 | + 减小] |
何明,女,1939年12月生,中共党员,环境地质队退休干部。1958年-1960年在连云港变压器厂从事电焊工作,1960-1962年调至江苏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从事电焊工作,1962年后调至江苏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以下简称“水文队”,环境地质队的前身)从事电焊工作,1978年担任水文队102女子钻机班组党支部书记、指导员、队工会干事,1990年退休。 ★ 荣誉成就 全国地质系统劳动模范,1980年4月由国家地质部授予。 江苏省劳动模范,1977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 南京市劳动模范,1982年5月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 江宁县劳动模范,1982年5月由江宁县人民政府授予。 先进党支部,1982年6月由江宁县委员会评定。 红旗班组,1982年6月由江苏省地质局评定。 ★ 主要事迹 没有经受过风霜雨雪的梅花是不香的,没有经历过酸甜苦辣的人生是无味的。何明同志从一名女焊工起步,30多年间一直深深扎根在地质事业最前线,有信念肯奋斗,敢担当善作为,她以自己的家国情怀和不懈追求,生动诠释了一名80年代女性地质工作者劳模平凡却不平淡的人生故事。 学在前,赓续信仰之力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何明同志生于三四十年代,虽然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很多字不认识也不会写,但她却多次被评为水文队“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她坦言,毛主席著作是为劳动人民谋求解放而写的书,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可以使人心明眼亮。 学习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是一个人进步的摇篮,更是一个人变得强大的基石,这句话用在何明身上再合适不过。她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政治立场,克服重重矛盾和困难,始终在学习理论上狠下功夫,成为“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的勇立潮头者。在当年的纸媒体时代,坚持学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加上电焊工作常常需要加班加点,作为母亲、妻子,子女多、家庭琐事繁杂。然而,她从未间断过学习,在集体学习时更是从未出现过迟到或者请假的情况,经常是给家里做好了饭菜,自己还没来不及吃,便匆匆赶去参加集体学习。别人打趣她,学习比饭菜还香。她说,饭少吃一顿可以补上,集体学习少参加一次就无法补了。经过挤时间刻苦学习,何明同志先后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等等,撰写的心得体会多达两万余字。 1970年,在队党委的领导下,掀起了技术革新的高潮,电焊工作十分繁重,那时她已怀孕七个月,医生建议暂时不要从事电焊工作,因为紫外线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她当时在继续干与不干的思想斗争中挣扎了很久,后来她想起读过的《李真的故事》,认为关键时刻应向革命先辈学习,为革命舍掉个人的一切,于是她坚持从事电焊工作,坐着不好操作就跪着,即便脚肿得像馒头一样,还一直坚持工作到生产的前一天。工作与学习双促进,1977年4月,何明出席江苏省工业学大庆会议,并被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 干在先,书写奋斗华章 任何时候都要有干字当头的精气神,在干事上狠下功夫,做“肩鸿任矩踏歌行,功不唐娟玉汝成”的激流勇进者。水文队102女子钻机班组1975年12月成立,是当时全局第一个“娘子军”钻机班组,实行24小时三班倒,柔膀齐扛重达百斤的钻杆钻具,爬钻塔、拧钻钳…… 1978年3月,组织决定调何明同志到102女子钻机班组任指导员。她接到调令后,二话没说,安排好家中事务,扛起行李,迅速奔赴野外生产一线。如何更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这是何明经常思考的问题。她带头学铁人、学雷锋,坚守岗位、以勤为先,没有一丝“庸懒散”的不良习气。她经常问自己,要使国家富强起来,仅靠嘴上说说就能实现吗?在新中国,我们成为国家的主人,党带领我们走向新的社会阶段,我们若不好好干,对得起谁呢?在一遍一遍地叩问中,她坚定初心,干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作为年近四十岁的女指导员,她经常一身泥一身水地和大家一起干,活不比别人少做,汗要比别人多流,白天全身心工作、业余时间深入学习思考,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第二天照常上班,自己从没有提出补休等要求,迅速练就履职尽责的金刚钻,先后带领机台班组完成南京人防、徐州人防、常州奔牛机场、南京老山林场、宁镇东郊等10余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巾帼不让须眉,30余人的102女子钻机班组年均20人被评为队先进工作者,助力两项成果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1978年3月到1981年3月,该机台年年按时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其中1978年超额33.3%,1979年超额40%,1980年超额18%,多次被评为队先进机台,被共青团江宁县委员会授予“先进团支部”,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赠予“学习你们艰苦奋斗为四化的革命精神”锦旗。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1980年,指导员何明和102女子钻机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更加坚定“艰苦奋斗、为国找矿、为民找水”的目标信念,大干快上,取得显著成绩,地质部印发《关于表彰三十年来地质找矿有功单位、集体、个人的决定》,指导员何明同志被授予“全国地质系统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作表率,传承红色基因 当先行,作表率,是最美的行动,也是最有效的语言。那一声令下,何明同志义无反顾来到水文队102女子钻机班组,当时机台人员思想相对混乱,班子不团结,管理状况欠佳,这对于从事了二十年电焊工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何明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为官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她坚持学在前、干在先,模范带头乐于奉献。1980年被评为全国地质系统劳模奖励的300元“巨额奖金”,她全部交了党费,同时深入职工群众,和大家打成一片,就像种子一样在群众中生根开花,形成了团队向心力凝聚力。在那个年代,社会上存在一股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好”的错误思潮,她结合实际,对机台职工做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何明同志抓住“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和时间契机,对机台职工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一旦发现问题苗头,便如春风化雨般迅速采取行动,以温和而有效的方式将其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组织开展“学雷锋树新风”等各项活动,深入进行个别谈心、家庭走访等,在了解大家所思所想的同时,积极做好政治教育引导工作。她加强机台管理,弘扬清风正气,让大家对自己从事的钻探行业充满了光荣感和责任感,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机台,进一步激发了职工群众的正能量和精气神。 除此之外,她也着力解决职工同志们急难愁盼的“隐蔽点”。到工会工作后,她善于倾听“家长里短”,关注“背街小巷”,把问题访出来,寻求破解难题的“源头活水”。在领导的支持下,她协调相关部门,迅速办起了队部幼儿园和小卖部,大幅提升了队职工的“幸福指数”,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誉。 勇于攻坚克难,主动啃“硬骨头”、涉“险滩”,敢于开辟新路径,坚持实干苦干,在不懈奋斗中彰显责任担当,这是对何明最好的诠释之一。1982年,她被授予“南京市劳动模范”“江宁县劳动模范”。她任支部书记的102党支部,被江宁县委员会评为“先进党支部”;任指导员的102钻机班组,被江苏省地质局评为“红旗班组”。 1990年退休后,何明同志对党和地质事业的热爱和关心从未减退,仍一如既往地关心单位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做到了退休不褪色。在2021年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她主动缴纳10000元特殊党费,她说这只是一名老党员的一点心意,远远无法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她积极参与到地质知识的普及和传承工作中,认真参加所在党支部的各项活动,经常到学校和社区,为孩子们和群众讲解地质知识,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故事,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地质事业的重要性,激发年轻人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她还关心年轻一代地质工作者的成长,经常与他们交流,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她的言传身教,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地质人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没有哪一朵花,从最初便是绽放的姿态。何明同志,这位扎根于基层一线的地质女工作者,历经数十载,始终执着地奉献着。岁月流转,她的风华虽如夕阳般醇厚,但其初心从未有过丝毫改变。在那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了不平凡的篇章。她用自己的整个人生践行着地质报国的初心与使命,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竭尽全力,真正做到了不负组织的殷切重托,不负群众的深深信任,不负时代赋予的神圣担当。她一直在用行动诠释着,并且还将持续用行动书写一名党员劳模的“赤胆忠心”以及江苏地质人的“质朴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