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中下旬,由江苏地矿局机关处室和地勘单位负责同志组成的学习考察组,一行15人在副局长杨增夫、纪检组长华晓梅、副巡视员戴春潮的带领下,先后到甘肃省地矿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矿局进行了学习考察,走访了部分地勘单位,与局、队相关人员开展了广泛的座谈交流,所到之处,受到了热情友好的接待。通过本次考察,我们对于甘肃、新疆两地的地质服务、矿产开发、合作机制以及相关政策等情况有了大致了解,感受了两局提升服务功能、开拓矿产经营、强化科学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们的许多好思路、好举措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我们的考察成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甘肃省地矿局是一支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地勘队伍,下属10个地勘单位、8个辅助事业单位,同时成立秦祁矿业、地质工程、大地实业公司及物资供应站、地质宾馆等5个直属企业。现有职工总数13069人,其中在职6209人、离退休6860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矿局现有职工总数14677人,其中:在职职工5726人,离退休职工8951人,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70人,其中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548人,中级职称855人,初级职称1387人。2010年底,全局总资产近72亿元,其中净资产近42亿元;全局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6.4万元。机关编制80人,参照公务员管理。下辖33个单位,其中:地勘单位29个,局管公司4个。
二、基本感受
1、地质找矿成效显著。2010年,是甘肃局历史上勘查投入最多的一年,按照基础先行、优选靶区、加大投入、规范合作、强化管理、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全年共实施勘查项目148个,完成勘查投入6.8亿元。实现了多地区、多矿种的重要突破,勘查成果进一步扩大,资源储量明显增加,其中:金100吨、铁矿石 8500万吨、锰矿石 1450万吨、钒 31万吨、铜 10万吨、钨 1.5万吨、蓝晶石矿物量 600万吨,潜在经济价值约 740亿元。
新疆局围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大局,结合新疆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实施,按照国土资源部与新疆联合开展“358”项目总体部署,以重点矿种和成矿区带为切入点,集中优势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地质找矿取得重大进展,全年新发现矿产地12处,提交可供开发矿产地6处,探求一批新增资源量。
这些勘查成果,为两省、区地矿局建立新的矿产开发基地、缓解资源接续矛盾、培育壮大优势资源产业、实现地质找矿新的突破创造了条件。
2、地矿经济快速增长。“十一五”以来,甘肃局地勘经济以年均26.4%的速度增长,2010年总收入达到20.5亿元,较上年增长31%,其中:预算内收入6.36亿元;市场经营收入14.14亿元,占总收入的64.91 %。实现利润总额2.22亿元,较上年增长22%。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勘查成果转化步伐,积极培育地勘延伸产业,地质勘查、矿产开发、地质工程、多种经营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新疆局围绕巩固和发展“大地质、大矿业”发展新格局,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着力提升产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年实现总收入36亿元,年增长34%;按工作性质来看,地质事业费4.93亿元;各类预算内项目经费拨款8.16亿元,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棕1.67亿元,矿产资源补偿费5.89亿元;社会地勘工作收入8.29亿元,占对外经营收入的34%。
3、合作机制有效推进。新疆局以自有矿业权为平台,以矿权为纽带的对外合作不断扩大,对外联营、控股、参股矿业公司106家,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重点参股开发了阿舍勒铜矿、罗布泊钾盐矿、查岗诺尔铁矿、诺尔湖铁矿、迪木那里克铁矿、赞坎铁矿、天宇镍矿等矿山,使矿业开发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成为推动产业经济发展重要支撑。
甘肃局善于引进社会资本开展合作勘查,是缓解勘查投入不足、促进地勘经济发展、全面加强地质工作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先后实现了与金川集团、酒钢公司、中信矿业、山东招金等省内外大型矿业企业的成功合作,全年实际利用企业勘查投资2.3亿元,,大大加快了勘查工作进程和勘查成果转化步伐,矿山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合作勘查开发步入依法有序的轨道。
4、事业改革有条不紊。甘肃局始终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增强活力、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深入推进。一是出台了《关于促进局属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企业治理结构、运行机制、用人制度、收入分配、内部管理等方面实现了改革创新,为龙头骨干企业规范管理、做大做强创造了条件,在推进企业化经营和实现地勘单位协调均衡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地探索。二是对新上重点建设项目,以局为单元,以院为基础,组建股份制企业进行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不仅实现了投资渠道多元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体制机制性障碍。三是突出地调院和监测院两个公益性地勘队伍的地位,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建立了与局属地勘单位在承担公益性项目过程中的联动机制,成效初步显现。
新疆局基本按照“分离、重组、充实、改制”总体思路,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稳妥推进”方针,在大的体制基本没有变化的基础上,主要是在地勘单位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有序推进地勘单位内部改革和经济发展。
三、几点启示
1、地质服务经济社会大有作为。成矿条件好,资源总量大、 资源分布广是两省、区的最大优势所在。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需求量大增,地质工作前景十分广泛。就甘肃省规划来看,2011年至2015年,继续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查清重点成矿区带的资源潜力,不断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要有新进展,矿产资源储量得到新增长。开展1:20万区域重力调查6万平方千米、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2万平方千米,新增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面积3.67万平方千米;新发现中型以上规模矿产地9~12处,形成一批重要资源后备勘查开发基地。规划到2015年探矿权设置总数控制在1200个左右,等等。放眼大社会,我们认为,发展是整个地矿系统的主题,只有牢牢把握“地质立局”这个大战略,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当好先行,不断做大做实做强,才能将温总理“两个更加”的要求落到实处。
2、强化队伍基本职能大有必要。我们所到的地处敦煌的甘肃地质四队、地处阿勒泰的新疆四队、地处喀什的新疆二队,在艰苦、辛苦、清苦的环境中,练就过硬的找矿本领,找矿探宝,茁壮成长。新疆局去年完成设备装备投入7800万元,基地设施改造投入2900万元。甘肃局在舟曲抢险救灾、云南抗旱打井找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任务中,既集中检阅了全局的应急响应能力,也充分展示了地矿职工队伍的良好风貌,赢得了灾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我们认为,区域间的资源禀赋有差异,但是,地勘队伍的基本职能不能变,地质工作的基本功不能丢。无论是从事地质找矿,还是商业地质服务,都必须造就一支具有科技含量、富有“三光荣精神”,并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立得稳、打得响、赢得多、可持续。
3、合作发展矿业经济大有希望。甘肃局立足于最大限度“获取矿权”,新疆局着眼于“参股”。我们留意到新疆局的三种主要合作方式:一是将矿业权作为无形资产转入合作公司,共同勘查开发;二是将矿业权作价注入合作公司,共同勘查开发;三是以合同形式进行联合风险勘探。我局完全有可能“走出去”,依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推进、全面加强与他们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增加地质找矿工作的有效投入。
4、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大有途径。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和谐保障发展,以发展促进和谐。关心职工生活,重视解决职工的如住房、子女上学、就业等实际困难,不断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努力提高职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加强地勘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凝聚人心,聚集力量,有效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赴甘肃、新疆学习考察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