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江苏地矿,我为你放歌
来源: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1-12 08:36:43 [字体:+ 放大 | + 减小]

——记江苏地矿建局六十周年系列总结宣传活动

 

爽气荐金风,深红出浅黄,最是人间收获时节。10月26日,和着“江苏地矿,我为你放歌”的激昂歌声,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江苏地矿建局60周年的职工文艺演出《探索者之路》在南京理工大学上演。江苏地矿的文艺骨干们满怀着昂扬的激情,用音乐、舞蹈和语言完美地展现了江苏地矿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更唱出了江苏地矿人敢于拼搏、甘于奉献的精气神。

这场由省局主办,局属各单位踊跃参与的职工文艺演出圆满举办,是建局60周年系列活动的缩影,也标志着建局60周年系列总结宣传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为全面回顾江苏地矿一个甲子的奋斗历程,充分展示发展成果,进一步展示风采、凝心聚力,2017年初,省局党组谋划开展全面总结工作,经周密谋划,确定了于今年开展一场职工文艺演出、一次征文评选、一系列体育活动、一系列座谈会、一场演讲比赛、一场摄影书画作品展、一系列新闻报道并出版一本局简史八大活动。“八个一活动”是江苏地矿广大干部职工对一甲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辉煌成就的热情讴歌,是全方位、多视角地讲好江苏地矿六十载故事的平台,更是生动展现地质事业的勃勃生机,增强队伍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的具体抓手。

一尺之间,读不完的风雨沧桑

历史是未来的起点。擦清历史的镜子,方能走好未来的路。2016年12月9日,在关于开展建局60周年纪念总结系列活动的专题会议上,潘正勤局长语重心长地说:“六十年一个甲子,我们幸运地碰上了,要给后人留下点资料,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会议一锤定音,决定编纂一部记载60年发展历程的地矿局史,以史料为据,以事人为体,总结经验,思考未来。作为系列活动的一个“重头戏”,这部局史要成为“一部记述江苏省地矿局(厅)60年事业发展过程和功绩的权威性存档资料;一部激励江苏地矿职工,弘扬、传承、开拓未来的文史读物”。编辑部含毫命简,着手篆刻这部记录了1958年5月9日至2018年5月期间往事的《江苏地矿六十年》。

编史修志如修“四苦全书”,艰苦、辛苦、清苦、痛苦。要把60年历史全面、系统、准确、完整地反映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事如烟需要去伪存真,资料如海需要删繁存精,头绪如麻需要寻迹探源。如收集资料这一编史的基础性工作,由于60年来管理体制几经变化,机构撤并转隶多发,不少单位档案资料散落,收集难度极大。据主编戴春潮介绍:“局机关1995年以前的文书档案都保存在省档案馆,我们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泡在档案馆查阅档案200多卷,逾万页,600多万字。地勘单位积极配合,两个多月的时间,共汇交了2400多份、200万字具备使用价值的基础资料。”经过近10个月的共同努力,编辑部方基本收集完各类素材资料。

纂史编辑自始至终对历史抱有敬畏之心,对先人持有敬重之情,以求真、求实、求精为宗旨,认真鉴别各类资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严谨构思,慎重落笔,所有史述都反复推敲、反复斟酌,数易其稿,最终于2018年8月27日完成定稿,40万字的《江苏地矿六十年》如期面世。书中记载了60年间江苏省地矿局履行地质工作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机构沿革、地质勘查工作、地矿经济、地矿文化建设、行政管理、各类人物以及大事记等内容,为新一代地矿人了解江苏地矿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最好的历史“课本”。

面对一年多辛勤汗水浇灌出的丰硕成果,编辑部的这批在地矿工作数十年的老同志们却谦虚地表示:“全书记述的年代跨度较长,编纂时间较为仓促,一些事件、人物无法确切完整记述,虽经多方努力,仍然存在缺漏,留下些许遗憾。”言语间分明是地矿人一贯的不矜不伐、一丝不苟和对地矿事业的满腔热爱。这份深情从几位老地矿人的笔下流露在厚厚书页中,又从字里行间流转到新一代地矿人的心田。

 

二番言语,诉不尽的地矿故事

60年历史的沉淀,造就了地矿人的朴实与真诚,也成就了地矿人的一腔热血和几代坚守。

“问青山为何常在,风雨不动,坚若磐石。问江河为何长流,一心东向,不忘初心。面对中国梦的考卷,我们地质人无惧无畏,无问西东。”“我与江苏地矿”演讲大赛决赛现场,选手金鹏情真意切的一席话,激起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如果说《江苏地矿六十年》是一段历史的高度凝练,“我与江苏地矿”则娓娓道出了这段历史的一个个掠影。16名从预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以及真挚朴素的感情,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好故事。无论是“一家两代地矿人的传承与坚守”“夫妻劳模的艰辛与荣耀”,还是“老地矿被打井的钻杆烫伤的臂膀”“常驻非洲十余年的钻机机长”,这些来自身边、来自基层的精彩故事,赞美了全局广大干部职工传承“三光荣”精神和“先行、探索、创造、奉献”新时代江苏地矿精神的生动实践,讴歌了江苏地矿60年来不忘初心、报效祖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成就。

除了演讲舞台,职工征文活动也是讲述地矿故事的另一平台。来自全局各个工作岗位、各种年龄层次的写作爱好者用优美的笔触,饱含深情地记录下身边的故事,将沉淀在记忆中的美丽景致呈现于文字之中。追怀峥嵘岁月的老地矿挥毫写下“走南闯北寻常事”,用往事“生成一本奋斗牌幸福相册,酿一坛无悔牌幸福老酒”;挑起重担的中生代挤出时间奋笔疾书“因辛劳而美丽的风景”,诉说“和地矿的不解之缘”;新一代谱着“强劲的青春进行曲”,豪情壮志地书写“迎风踏浪去”,记下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决心;更有“矿二代”“矿三代”,书写“地质之家”轶事,从个人视角再现地矿事业发展的宏大主题。48篇献礼建局六十华诞的力作汇编成册,记载了江苏地矿人的可亲可敬、矢志不渝,奏响了一个甲子的恢弘乐章。

言语文墨,诉不尽地矿情。抚书思情,感慨万千。地质六队党委书记周玉祥感叹道:征文、演讲比赛让我们再一次近距离聆听岁月的号角,江苏地矿人以先行者的勇气踏山水,峰高无语不寂寞,溪急路险未胆怯;江苏地矿人以探索者的品格亲山水,餐风宿露孜孜求,寻金觅宝查险患;江苏地矿人以创造者的智慧乐山水,阅山历水石成金,足迹过处矗新城;江苏地矿人以奉献者的情怀爱山水,少小离家老大还,找矿报国无怨悔!

 

三大板块,数不尽的风流人物 

让全局职工共同回顾历史、一起展望未来是开展建局六十周年系列活动的目的之一。开展形式多样、职工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建局六十周年系列文体活动以攀登紫金山活动为起始,打造了三大板块的文体活动,让多才多艺、动静皆宜的江苏地矿人在建局系列活动中各得其所,有所作为。

一为组织安排一系列体育活动,让体育爱好者有机会参加各种竞赛比拼。5月8日,攀登紫金山活动拉开了建局六十周年活动的序幕,也打响了群体性体育活动的第一枪。紫金山所在的宁镇山脉在中国近代地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地质先辈在这里开展了许多地质工作,树立起了中国地质工作的里程碑。在这里举办攀登活动,就是要激励“我们要在前进的道路上永远不停地攀登,去争取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大家如是说。除登山活动外,局还于7、8月先后举办了职工篮球比赛、象棋比赛和趣味运动会。炎炎夏日,比赛场上的人气也火爆异常。选手们在楚河汉界间捉对厮杀,你来我往,运筹帷幄;在球场上大显身手,默契协作,赛出热血青春;在摸石头过河、二龙戏珠、时代列车等趣味比赛中凝聚了士气,时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

二为开展职工摄影书法绘画征集活动,让内秀的创作者有平台载体发表。职工摄影、书法、绘画业余创作活动在我局系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其中不乏能家好手。长期扎根一线的地矿人端起相机、握笔挥毫,方寸之间自有天地。本次活动共征集了作品448件,其中摄影261幅、书法61幅、绘画24幅,有的歌颂祖国大好山河,有的重书时代精神,有的展示幸福生活,更多的则是以地矿风采为题眼,取材一线。其中的佳作以《纪念江苏地矿六十年职工摄影书法绘画作品集》为辑印成册。这些作者大多来自生产科技工作一线,包括了老中青三代人。他们从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发现美、挖掘美、捕捉美、歌颂美,将对地矿事业奋勇前行的亲身感受融入纸墨图像,以艺术手法再现了江苏地矿人筚路蓝缕的先行足迹,诠释了对幸福地矿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80余幅作品还在职工文艺演出现场进行展出,集中展示了江苏地矿职工艺术才华和审美情趣。

三为举办纪念座谈会,邀请离退休老干部、劳动模范等参加,传承历史,启迪未来。与会者回顾共叙建局60周年的光荣岁月,共同追忆地矿情怀,畅想美好明天。全局60年的辉煌成绩,离不开地质前辈们的辛勤付出。向老同志们汇报近年来我局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既是为了向前辈们致敬,也是为了倾听老同志们的意见建议,用他们宝贵的经验和睿智的经历,为地矿事业的薪火传承献计出力。

 

四味俱全,不落幕的地矿剧场

10月26日的职工文艺演出是系列活动的高潮。演出以歌舞、朗诵、小品、视频等多维音画形式展现地矿风采,分歌曲、舞蹈、乐器演奏、情景剧、小品等14个节目,以文艺演出辉映历史,以文化传承礼赞新时代。现场1500余人观看了演出,网络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17万人次,在系统内部和干部职工中引起了巨大反响。现场嘉宾感叹:原以为只是活跃活跃气氛,热闹热闹场面。没曾想,亲眼观看这一台由职工自编自演的文艺演出,直看得观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两个来小时的晚会结束时,人们竟然久久不忍离去。而成功的背后,是演职人员、志愿者、观众们说不尽的苦咸酸甜。

苦:演出诞生的过程是痛苦的。如何让江苏地矿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能通过广大职工自己的原创节目得以呈现,引起观者共鸣,导演策划组苦心煞费。总导演田开洋回忆当初的忐忑时说:“即使我知道本次活动的主创团队可谓人才济济,但在潜意识里,我仍在担心我们的智慧和能力,并不足以将江苏地矿六十年砥砺发展的波澜历史恰如其分的艺术表达出来……必须用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更强的系统性来策划统筹这次活动。”为了能尽可能完美的展现舞台效果,导演策划组以“强迫症”般的苛刻“折腾”自己。《勘探队员之歌》是全国地质工作者公认的“金曲”,合唱《勘探队员之歌》是本次演出的压轴戏。然而几经波折找到的歌曲原版因年代久远,效果不尽如人意。追求极致的导演组仔细琢磨演出的主题风格,请来了专业作曲家重新编曲并由交响乐团重新演绎。《勘探队员之歌》江苏2.0版恢宏壮阔,表现力更丰富,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也更加切合江苏地矿60年来的如虹气势。演出就是在这样吹毛求疵的痛苦中臻于完美。

咸:咸是辛勤付出的汗水。为期数月的排练周期,为了不影响工作,演员们尽量利用午休、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排练。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揣摩,一遍又一遍地改进重来。为了一个跪铲的舞蹈动作,男演员的膝盖跪紫了;为了舞台上的一个定位,演员们反复走台上百次;为了不耽误大家的进度,有人主动加练到深夜;为了背景视频的一秒画面,制片人员从多达2T的视频素材中一个个翻查;为了一个灯光的最佳角度,几组人不厌其烦地调位置……一名工作组成员兼演员说:“临近演出的日子,几乎每天都在各种电话和微信轰炸中努力的周旋。睁开眼就是回不完的消息,说不完的台词,一合眼就想起某个舞蹈动作或是视频拍摄的画面……”汗水滴落,浇深了地面,堆积出了两个小时的歌舞翩跹。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岩土公司16位女职工组成的舞蹈队。她们没有舞蹈基础,平均年龄约30岁,第一天练舞就到处淤青,拉韧带都大汗淋漓,但为了能在演出现场,她们咬牙克服了一切困难。可惜因节目与整场晚会的主题、风格相差较大,评审组不得不忍痛割爱去掉了这个节目。但她们没有气馁,在短时间内再度排练了新的舞蹈,并以柔美的舞姿意境赢得了“入场券”。

酸:有一种情难自禁叫做江苏地矿。观看演出时,常常感到酸涩在胸,热泪盈眶。这种酸涩是与演员同经历的共鸣,是对平凡小事间的地矿深情的触动。观众们的感动溢于言表:“看完小品《你好!地质人》我热泪盈眶,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上一代地质找矿人员都经历的居无定所,四海为家,夫妻分居的艰苦生活和无私地为社会提供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的地质人的工作态度。”“当《青春相册》的主演在台上饱含深情地回忆自己的祖辈和父母为了地质事业顾大家舍小家的时候,我为之动容。我想大家也是在剧中看见了自己年轻时奋斗的影子,有切身的体会,才会被深深打动,催人泪下。正是因为有无数地质人一辈子的坚守,才担负起了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不管是喜中带泪的小品《你好!地质人》,还是真情流露的情景剧《青春相册》,还是旌旗飘扬的舞蹈《凝聚就是力量》,等等,积淀在深处的是每一个地质工作者无怨无悔的奋斗故事。

甜:长达半年的准备,一轮轮专业的审查,连续十多个小时的彩排,台前聚光灯下的成竹在胸,最终赢得了观众的雷鸣掌声,所有的演职人员心口是甜的。当报刊媒体交口称赞:“江苏局搞的这台职工文艺演出,从剧本、演员、道具、舞美等等,全部都是“自产”,原汁原味。尤其是几个情景剧,剧情更是来自于职工们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也就是自己演自己,而经过编撰人员、舞台指挥人员、演员们的精心再创作,故事更典型、情节更细化、形象更丰富、过程更感人,从而也让观众情难自禁地“穿越”到这些撼人心魄的故事情节当中,一起欢歌,一起垂泪。而质朴、真切、感人,正是让平凡彰显伟大的神奇力量。”全局干部职工的心口是甜的。当《新华日报》头版头条给江苏地矿六十年“点赞”的时候,全系统的万名地矿人心口是甜的。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熟悉的旋律响起,在全场观众的意犹未尽中职工文艺演出谢幕,建局六十周年系列活动正式收官,地矿职工的心潮却仍澎湃,为系列活动写后记、抒感想、赋诗篇:“当他们唱响勘探队员之歌时,星汉灿烂,热情激昂,那一刻,夜和布融为了一体,都不再拉上……”

地矿事业在诗歌中,继续走向远方。(局办公室)

 

 

版权所有:江苏省地质局    江苏省地质局主办 | 网站地图
地址:南京市珠江路700号  邮编:210018  邮箱:jsdkj@jsdk.cn
苏ICP备06009160号-3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0000044